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冬至大如年

日期:01-02
字号:
版面:第12版:曝书亭       上一篇    下一篇

  ◎禾风禾俗

  N朱云彬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十二个节气,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作为中国二十四节气的一个重要节点,这是地球赤道以北地区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冬至过后,我国各地气候都将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俗话说“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伴随着冬至节气的到来,“数九寒天”的日子已然开启。

  我国古代对冬至非常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大节日,《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宫廷和民间历来十分重视,从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动。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所以值得庆贺。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贺冬”仪式,朝廷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古代养生非常重视阳气初生这一时期。认为阳气初生时,要像农民育苗、女人怀孕一样,需小心保护,精心调养,使其逐渐壮大,健康成长。所以,冬至是冬令进补的最佳时机。在我们江南水乡,过去则有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的儿子不才,还常常欺男霸女、无恶不作。他在冬至那天死去后,变成了疫鬼,继续危害百姓,但他最怕赤色的豆子。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吃赤豆糯米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过去,其实并非家家都能吃上饺子、馄饨或赤豆糯米饭。节日,从来都是富人们的盛典、穷人们的难关。故家乡有“富人吃一夜,穷人冻一夜”的民谚。在我的记忆中,冬至节我家从未烧过赤豆糯米饭,更没有吃过什么补品。如今生活条件普遍好了,到了冬至夜,人们纷纷喝银耳羹,吃鸡蛋桂圆肉,食羊肉等滋补食品,既补养身体,又庆贺节日。

  在海宁农村,以前到了冬至,家家都要祭祀祖先,谓“做冬至”。出门在外的人,一般都要回家来,认为“冬至不回家无祖”。把冬至回不回家上升到心里有没有祖宗的高度,这也印证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民间一向把冬至动土视为大吉,所以一般多在这一天为祖坟除草、加土、修基。

  民间还有以冬至天气的好坏来预测过年时的天气状况。谚云:“晴过冬至下雨年,下雨冬至晴过年。”意思是说,冬至这天如是晴天,过年就要下雨了;冬至这天如下雨,过年就会是晴好天气。尽管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但多数会得到应验。

  冬至一过,就进入了“九里天”,冬至日也是数九寒天的第一天。严冬时节,老年人和体弱多病者,就要采取防寒保暖措施来“焐冬”;饮食应当以“补”为原则,适当增加黑芝麻、黑豆、黑米等食物摄入,还应注意蛋、肉、奶、果蔬的合理搭配,不建议过多吃辛辣、肥腻的食物。需要注意的是,大家以自身饮食习惯为主,适当调整即可。建议冬至期间,社区举办系列活动,让老年人能亲手做汤圆、煮饺子等,在继承和发扬民间传统文化的同时,促进社区邻里之间的和睦、和谐。真正实现冬至大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