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 讯 员 钱影桦 祖蔚绮 许添文
赶往异国他乡开展商贸活动,飞机落地不久便突发脑干出血,此时只有一个儿子陪在身边,周围的环境很陌生,同时语言也不通……这该怎么办?
昨天,记者从有关方面了解到,当来海宁开展商贸活动的韩国人朴先生遭遇这前所未有的生死考验时,海宁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克服重重困难,高效开展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成功为朴先生撑起“生命之伞”,赢得家属的高度肯定与赞扬,也谱写了一曲国际人道主义的动人赞歌。
病情紧急
医护人员奋战数小时
“有位韩国客人突发重病……”前些天的一个清晨,海宁市人民医院接到紧急求助,有位来海宁开展商贸活动的韩国客人,在落地我国的第二天早晨突发重病,剧烈呕吐,意识模糊。
120救护车迅速赶到现场,将其送至海宁市人民医院,医院立即进行头颅CT检查。检查结果显示,朴先生脑干出血,血液破入脑室,并且伴有第四脑室梗堵,“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诊手术。”
由于朴先生的病情非常紧急,海宁市人民医院立即启动了绿色通道紧急救治机制,奋力抢救外籍患者,神经外科、急诊室、手术室、放射科和麻醉科医护团队迅速响应,投入到紧张的抢救工作中。
但抢救工作的开展依然面临很多障碍。当时,朴先生只有一个儿子陪伴在身边,面对异国他乡的医疗环境和语言障碍,家属对海宁的医疗水平并不了解,心中充满了疑虑和不安。
当时,尽管有翻译在场,但由于病情紧急,很多细节翻译也无法解决,医生不得不借助翻译软件和手势来表达事情的严重性。经过一番深入沟通和解释,家属最终选择信任医护团队的专业判断,同意进行手术。
然而,就在医护人员准备将患者送往手术室时,患者病情突然发生了变化,第四脑室堵塞后发生急性脑积水,导致患者陷入昏迷状态,不得不进行气管插管,这一突发状况无疑增加了救治的难度和紧迫性。
面对紧急情况,海宁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临危不乱,手术由经验丰富的神经外科主任王冠军及医生苏稳紧密协作开展。经过几个小时奋战,他们成功处理了脑干出血和脑室梗堵的问题。术后,患者被送入ICU进行密切监护。
细心照顾
“阿加西”一家深深感激
在ICU的4天里,医生拔除了朴先生脑室内引流管,改为腰大池外引流,以减轻患者脑内的压力。随着时间推移,患者状况逐渐好转。5天后,朴先生脑脊液转清,医生拔除腰大池引流管。随后,朴先生转入普通病房,意识清醒,能够与人正常对话,肢体活动也恢复正常,能够下床活动。
在普通病房,医护人员与朴先生交流时,语言障碍仍是挑战。白天,翻译会帮忙沟通,但到了晚上,医护人员只能依靠手势和翻译器进行交流。尽管如此,医护人员对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赢得了患者一家的深深感激。医护人员亲切地称呼朴先生为“阿加西”(韩语中对年长男性的尊称),这个温馨的称呼让朴先生和他的家人感到格外温暖和亲切。
目前,朴先生的病情正在进一步康复中,不久后将返回韩国与家人团聚。朴先生的女儿在韩国也是一名护士,当她得知中国上海和杭州之间有座美丽的城市叫嘉兴海宁,这里有一群同样美丽且医术精湛的同行在父亲突发重病危在旦夕之际,为他成功撑起了“生命之伞”时,她非常感动,并向海宁市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的专业精神和细心照料表达了由衷敬意与感谢。海宁市人民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朴先生的顺利脱险是一个关于信任和希望的故事,“在紧急情况下,朴先生的家属选择信任我们的医疗团队,而我们的医生也用专业和责任心回应了这份信任,这也是我们能为朴先生撑起‘生命之伞’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