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徐杨蕾 通讯员 张敏 吴芸婷
本报讯 “终于把这个案子解决了,也算松了一口气。”昨天,顺利完成调解了近2个月的案件,东栅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老娘舅”)团队队长朱仑松了一口气。
据介绍,南湖新区(东栅街道)的“老娘舅”团队于2024年5月组建成立,目前共有4名专职调解员与2名来自社区的人民调解员。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老娘舅”角色,该团队的主要职责是承担法院案件的调解任务,即开展诉前调解工作。
对于诉前调解工作,朱仑最深刻的感受是:确实很难。难在哪?朱仑说:“最难的是,许多案件在到达诉前调解阶段前,往往已经历了多轮协商和调解。通常情况下,人们会先求助街道或公安机关,而一旦决定诉诸法庭,往往意味着矛盾已经激化到了相当严重的地步。”
最让朱仑印象深刻的一个案件,调解了将近4个月的时间。被告作为担保人,欠下了原告方大量债务,但因为被告还年轻,即使有着一份不错的工作,面对生活和还款的双重压力,他需要一定的还款时间。因此,双方就还款期限的问题进行了长时间的反复沟通与协商。
“在处理这起纠纷时,双方的态度都很积极,这就让我更有信心了。虽然因为还款期限的问题耗费了大量时间沟通,但大家都有很强的解决意愿,过程中我们向法院申请了延长调解,最终顺利解决。”朱仑告诉记者。
如今,调解工作占据了朱仑大部分时间。他的日常工作始于在系统上查阅并仔细阅读分配下来的诉状,随后根据团队成员的专长合理分配任务。接着,他会进行详细的背景调查,认真梳理双方的矛盾焦点,有针对性地疏解双方的情绪和难处,并灵活运用线上或线下的方式展开调解工作,在遵循法律的基础上,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同时仔细做好现场调解的文书记录。这一系列流程让朱仑的日常工作充满了挑战与成就感。
“如果碰到比较复杂的纠纷,我们就会坐在一起讨论,也会有分工,如果个人难以解决的,就团队一起上。”朱仑说,在工作中,团队还一起总结出了三个结合、四个到位、五个把握的工作经验。
“我们辖区一直很重视调解工作,‘老娘舅’团队的成立,是深入整合纠纷调解多元力量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还运用律师的专业优势、网格员的便捷优势、老娘舅的经验优势以及专职调解员的时间优势,着力锻造专业化、高素质的专兼职矛盾调处队伍。”南湖区司法局东栅司法所所长朱建祥介绍,自今年5月成立以来,东栅街道“老娘舅”团队共接收法院委派案件339个,办结293个,成功155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