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吴佳妮 时宇杰 图片由嘉兴交警提供
信号灯配时如何优化、绿波怎样最高效、“电子警察”怎样部署、数据平台怎么搭建,都是蒋凯成工作的一部分。他也被同事们称为拥有“最强大脑”的城市交管“工程师”。嘉兴每一条大街小巷的畅通,每一套电子警察设备的维护,每一个绿波路段的建设,都有他的付出。
时代与科技都在进步,如何让群众的出行更安全、畅通,让交管服务更便捷、贴心,如何让科技赋能交管,是蒋凯成孜孜不倦研究的课题。他说交管工作无止境,做得更好是他的目标,他将为此不懈努力。
【人物名片】
蒋凯成,男,嘉兴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科技科科长
【人物感言】
科技赋能交管,路畅民安,成就美好生活。
将交管创新进行到底
“交通事故处理和保险理赔一次都不用跑,方便!”
“发生刮擦小事故,处理省心、省力!”
近两年来,群众这样的点赞声越来越多。每次听到,蒋凯成都会会心一笑,开发系统、搭建统一接口的辛苦,都在群众的满意声中散去。
在传统事故理赔中,存在群众现场等待时间长、理赔多头跑,公安交警、保险公司疲于应付处置的痛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克服保险数据不一致、与交警数据不通等难点,嘉兴交警提出了创新打造“一件事”处理系统,实现非伤人事故“云端”快处快赔的设想。
蒋凯成自然成了项目的推动者。设想很美好,现实很艰难。每家保险公司都有自己的一套流程,谁都不想改。一家一家走,一个一个突破。蒋凯成分析、整理了26家保险公司的理赔流程,实现了数据向同一系统平台汇聚,求出了“最大公约数”。蒋凯成说这些事不去做的话系统永远成不了,“向前才是唯一的路”。
历时一年多,经过20多次迭代更新,这一改革项目入选全省数字化改革成果展,被省公安厅、省银保监局联合全省推广。
喜欢攻克难题,是蒋凯成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担任科技科科长后,他在做好支队本级1仓7板块的基础上,积极推动交管数据融合应用,搭建交通管理框架全体系,从组织架构上夯实了交管数字化工作基础。
他说,变是唯一的不变,创新是进步的动能。
便民是他工作的“指挥棒”
不少外地游客来到嘉兴,看到地面的绿色、蓝色停车位,都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停车位有啥作用”的疑惑。这也是蒋凯成运用科技实施的一项停车管理便民举措。绿色停车位设在菜场、医院、银行附近,群众办事45分钟内免费停车;蓝色停车位是为方便老旧小区等居民停车而设置的夜间停车位。这样车位周转率提升了5倍以上,缓解了“停车难”问题。
交管工作千头万绪,但圆心只有一个,就是便民,这也是蒋凯成工作的“指挥棒”。
“第一次收到交警的点赞短信,必须晒一晒”“优秀驾驶员来报到”……嘉兴不少驾驶人在朋友圈“晒”出了交警的“夸夸短信”,点赞交警的温情措施。近年来,在蒋凯成的推动下,交警支队推出了“自纠免罚”“首罚免单”“首月免罚”“轻微不罚”4个方面的容错机制,运用交管大数据分析技术,全省第二个打造“优驾容错”“交管信使”模型,目前已有18万人次享受到“优驾容错”措施带来的好处,实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执法目标。
为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他带动交警科技部门建设“互联网+”服务平台,打造浙里办、微信、支付宝三大群众入口,集合违法处理、通行证办理、事故处理、违法举报等12项功能的网上交管服务,实现了群众交管业务“指尖办、不用跑”。其间,注册群众202.2万人,办理业务500多万笔。
正因他有一颗为民服务的心,交管工作才会不断进步。
让美好出行体验一直延续
绿波路段为市民带来了良好的体验感,不少驾驶人直呼“过瘾”。在这些“聪明”的信号灯背后,是蒋凯成和同事们的无数次模拟、测试、改进、维护。在他眼里,一切都是自己的分内事,路畅民安就是他要的答案。
“绿波的设置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精准设置信号配时。”蒋凯成表示,一切的“刚刚好”,其实都是团队民警们一次次的努力和付出。
通过联动,全市建设绿波道路136条,其中在市区形成“两条大动脉+一环线+五横九纵+七条放射通道”的骨架绿波路网,城市路网通行效率提升3.96%,拥堵指数下降3.27%;保障交通运输上,推动G525国道等53条“高乘快”运输通道配置绿波,节约社会运输成本,护航经济发展,便捷群众出行。
绿波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与日常维护与改进密切相关。蒋凯成还专门建立了绿波道路群众体验员制度,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并落实优化,保障绿波效果的稳定发挥。嘉兴在全省首创绿波标志标准规范,统一全市标志样式,保障群众的体验感。
让道路高效通行,让美好出行体验一直延续,是他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