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清代和民国时期服饰 是什么样子的?

日期:01-01
字号:
版面:第03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陈培玉 通讯员 张凌翊

  

  本报讯 丝绸外衣,面料珍贵、款式多样;精美的绣品,针脚细密、图案立体;布鞋、围裙等富有时代特色……前天上午,记者在秀洲区王店镇的粮仓群内看到,清代、民国服饰展布置已基本完成。这场清代、民国服饰展共有大小展品200多件,以各类服装居多,同时配有鞋帽、梳子、肚兜等各类小物件。本次展览将于今天开启,持续至春节假期结束,感兴趣的市民可以去逛逛。

  “这个木箱跟这批旗袍更搭,搬到这边吧。”“这幅幔是所有展品中最大气的,可以把它放到门口展示。”前天上午,策展人周荣先跟张斌良在做最后的布置和调整。

  70多岁的周荣先是位资深收藏家,本次展览的部分服饰就是由他提供的。“有一些是家里老人传下来的,更多的是我淘来的。”他说,举办此次展览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传承中国的服饰文化。

  另一位策展人张斌良是做服装生意的,由于工作需要时常会接触传统服饰,所以收藏了大量清代、民国服饰。他的很多国外客户非常喜欢中国的丝绸制品,这也给了他启发。“我会将中国传统服饰中的元素运用到现代服装上,衣服有了文化属性,就会变得更‘大牌’。”他表示,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希望这些民族瑰宝为更多人所见。他计划在展览结束后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内容结合起来做文创产品,还可以进学校开展刺绣的传承类教学,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传统服饰文化。

  “两位策展人做的是传承,而我们希望借助展览做好文化传播。”王店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主任朱建兵表示,服饰展展示的是服装的变迁,更折射着时代的进步。

  记者了解到,此次的展览地——王店粮仓群是全国文保单位,在20世纪50年代是当地粮食集中储存和运输中转的重要设施。“在保留了原来风貌的基础上,我们对王店粮仓群进行了提升和改造,现在成了镇上的地标建筑,也是不少游客的打卡地。”朱建兵说,14座苏式圆筒粮仓和附属建筑让这里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同时,图书馆、城市客厅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点亮了群众的幸福生活。

  王店粮仓群在形式上完成华丽转身后,又不断充实内容、聚集人气。去年,粮仓群古玩收藏市场正式营业,先后举办了“百侠念金庸”漫画特展、朱彝尊石雕展等多个展览。随着知名度的提升,这里也从本土“玩家”的聚集地变成了长三角文艺爱好者“众乐乐”的平台。

  朱建兵告诉记者,今年王店镇将做好相关资源对接,举办更多的展览和活动。“除了粮仓群可游玩外,游客还可以去牛花花小镇体验喂小牛的乐趣,去曝书亭感受一代文宗的生活环境,去米科军旅园体验半日军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