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这么难,为什么要坚持?就是为了让老百姓心都热着。”
“我们做警察辛辛苦苦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让死去的冤魂得到安息,让活着的人不受侵害吗?”
“我们不能放过一个坏人,更不能冤枉一个好人!”
……
这段时间,反映基层刑侦奋斗历程的电视剧《我是刑警》在全国热播,一句“我是刑警”,他们奔波了一年又一年,无论多少艰难险阻,在追求正义的道路上,他们永不止步。
《我是刑警》剧情真实展现薪火相传的老中青三代刑警不屈的警魂,致敬在一线奋斗的刑警英雄们。在嘉兴公安的队伍里,也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刑警,看完《我是刑警》,他们感同身受,回想起刑警岁月中的难忘记忆。
干了一辈子刑警——陆建林 嘉兴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
这段时间,我观看了《我是刑警》,它宛如神奇的钥匙,开启了我尘封的从警记忆。
剧中主角秦川从政法学校毕业后,来到河昌刑警队,看到他在西山矿“1·28 抢劫案”案情分析会上欲言又止的神情,我的记忆瞬间被拽回到1985年8月。那是我刚到刑警大队报到的第二天,大队长安排我参加一起杀人分尸案件侦破的讨论会。大会议室里满是领导与前辈,大队长点名让我讲一讲看法。那一刻,我的羞赧之色以及忐忑不安,竟与秦川的神情毫无差别。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破案手段是有限的,主要依赖排查摸底与痕迹检验,案发现场对于重大案件侦破极为关键,这在电视剧中时常呈现。当年,为提升我市公安刑侦现场勘查质量,我们提出“现场勘查质量控制”与“现场百勘”理论。上世纪九十年代,海宁硖石发生一起入室抢劫杀人重大案件,为查明杀人动机与作案过程,我和同事在现场勘查了四天三夜,前后勘查多达20余次,最终觅得一小片未烧尽的纸片,由此发现关键线索并成功破案。
2000年之后,先进侦查手段涌现并应用于侦查破案实战,那些曾因技术与信息局限而积压多年的重大积案,在新时代刑侦手段助力下被逐一攻克,让受害人家属终于盼来迟来的正义与慰藉。从秦川带领团队侦破命案积案的剧情之中,我能够看到嘉兴公安在命案积案攻坚路途上的坚实步伐。去年,我还和同事3次远赴四川,历经重重艰难险阻,成功破获那起横跨嘉兴与宜宾、发生在23年前的系列杀人强奸案,将3名嫌犯抓捕归案。剧中,法医检验尸体时的专注神情、受害人家属悲痛欲绝的模样、犯罪嫌疑人残忍狡黠的行径以及他们的反侦查手段等,皆是真实办案经历的映照。导演细腻地呈现这些情节,电视剧中诸多剧情皆是我与领导、同事曾经亲身经历过的……
往昔的艰辛、牺牲与荣耀,皆化为心中熠熠生辉的光芒,成为我此生最为珍贵的精神瑰宝。
被誉为“最牛辅警”——施群峰 港区公安分局刑事犯罪侦查中心
最近被电视剧《我是刑警》深深吸引了,剧中对刑警工作的刻画生动、真实,充分展现了基层刑警在面对复杂案件时的执着和勇气,世界上哪有那么多的神探,他们也都是普通人,有过困惑和迷茫,但却始终不悔和坚强。剧中的故事让我回想起以前案件发生后“跑断腿、磨破嘴”的艰苦排查工作和提取痕迹物证后反反复复的人工检验比对工作,在荧幕前真切感受到刑警这份工作的艰辛和荣耀,也深刻感受到传统刑侦方式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我的主责是指纹比对,这其实是非常枯燥的,除了点就是线,除了黑就是白,一枚小小的指纹通常只有1平方厘米,即便电脑放大也不过巴掌大小,缠绕着密密麻麻的几十圈纹线,一般人看起来可能是一样的,但在我眼里,每一处都蕴含着破案的密码,就像是在迷宫里寻找出口,这正是我最喜欢它的地方。
这些年我通过不断学习和实战,取得了一些成绩,也研究出自己的一套指纹比对方法。2019年我参与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2020年入选公安部命案积案攻坚行动专家组成员,自“云剑2020”开始至今,我通过指纹比对连续破获命案积案27起。每一起案件的成功侦破,都有很多跌宕起伏的故事,但是只有亲身参与到这个过程里面才发现,我们也像剧中故事的主角之一。痕迹无声,真相有形,如今新技术新手段不断应用,但有时候也会存在现场条件不成熟、无法使用先进技术等限制因素,这时,走访排摸、现场勘查、指纹比对等传统的刑侦方式依旧是“让证据说话”不可或缺的部分,这就是我所坚持的,也是我们刑侦技术人员孜孜不倦的追求。
搞大数据的骨干刑警——郎智哲 海盐县公安局刑侦大队
《我是刑警》这部剧让我看到了剧中秦川、陶维志、曹忠恕等展示的老一辈刑侦专家,在疑难积案、恶性大案中,他们面对穷凶极恶的罪犯,靠智慧和勇气毫不退缩、步步追凶,他们身上锲而不舍的可贵品质以及对职业信仰的坚守,让我深感敬佩,这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作为刑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同时,我也感受到了技术手段、侦查方式演变对案件侦破的推进。从早期主要依赖大量走访排摸到后面的案件中依靠视频监控、DNA、指纹比对,大大提升了办案效率,我深刻感受到科技发展对于侦查升级的极大助力。
我大学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作为新时代的刑侦民警,在网络科技发达的当下,犯罪形势复杂多变,我们更应该依托数据发力,从各种电子数据中发现蛛丝马迹。“有时候一组不起眼的数字、一个陌生的账户,可能就是破案的突破口。”今年我们依靠“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加大对各类涉网案件的初步侦查、研判攻坚,县局还成立了以我名字命名的“智侦工作室”,这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责任,我会坚持发挥“数字兵”优势,用好“大数据+”,提升公安机关新质战斗力,实现案件的快侦快破,守护心中的正义,维护社会的平安。
工作两年的年轻刑警——丁钇天 海宁市公安局连杭刑侦队
随着《我是刑警》的热播,我仿佛穿越了时光的长廊,见证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刑警工作方式的巨大变迁与不断进步。作为一名有幸投身刑侦事业的年轻刑警,我深感剧中描绘的每一个场景、每一次破案经历,都与我日常的工作紧密相连,引发了我深深的共鸣与思索。
剧中当秦川接手清江两案时,DNA技术成为了破案的关键。这让我想起了自己刚接手技术工作时遇到的一起电缆线盗窃案。当时,盐仓一家待拆迁企业的电缆线被盗,由于地处偏僻,没有监控条件,破案难度极大。为了找到破案线索,我在周末连续加班两天,对现场进行了3次细致的勘查。终于,在一段被剪切的电缆线皮内,找到关键线索,并成功抓获了一个3人盗窃团伙。这起案件的成功侦破,让我更加坚信科技对于刑侦工作的重要性。作为一名年轻刑警,我已站在了前辈们奠定的坚实基石之上,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汲取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与实战能力,践行刑警的誓言与担当。
信念、执着、正义、守护。我是刑警,是照进黑暗里的那道光;我是刑警,一生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