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徐卉婷
“2024赛季结束,留点余地给来年!”12月8日,大多数人还躲在温暖被窝里的时候,我完成了桐乡半程马拉松,随手发了一条朋友圈。将近两个半小时的完赛成绩,也敢用上“赛季”二字,多少有点狂妄了。但是在自己的不惑之年,终于有勇气站上半马的赛道,并且能以PB(个人最好成绩)安全完赛,对我来说是值得纪念和庆贺的。
2024年“赛季”,我共跑了三场家门口的马拉松——“海马”“神马”和“桐马”,始终没有跑出嘉兴范围,可以统称为“嘉马”。每一场都有不同的体验,这就是马拉松的魅力所在。
3月份的“海马”在有着百年历史的海宁百里钱塘绿道上进行,我以“警察护跑团”身份参加。毫无跑马经验的我心里特别没底——也不知道十公里之后到底是谁护谁。带着“大不了上收容车”的孤注一掷,开启了人生第一场马拉松。一路上,我仔细体会着每一步的感受,想着跑完了一定要好好写篇文章,记录下5公里处的良好状态、10公里处的咬牙坚持、15公里处的举步维艰,以及20公里处的……哦,能跑到20公里再说。可是现实与我的想象出入有点大:许是平时跑量堆积得还可以,许是深受赛事氛围影响,我就这么糊里糊涂,一路笑着朝已经折返的队友打招呼,一路看着百年绿道上的古树和樱花,迈着小碎步完成了首马。
都说跑马只有第一次和无数次。当看到家乡袁花镇要举办“神仙湖马拉松”的时候,我又第一时间报了名。神仙湖是个新晋的网红打卡地,我小时候常在这个矿坑里游泳,谁能想到兜兜转转30年后,竟又回到她的身边来跑一场马拉松。乡村马拉松别有一番风味,途经很多的村庄,一路上热情的村民都在为我们加油,其中也包括我的父亲、姑妈和表妹。不过好笑的是因为那天下着雨,我全程穿着雨衣,沿神仙湖绕了三圈,他们仨愣是谁都没有认出我。家门口的这场“雨战”,我的半马成绩足足提升了15分钟,我把它归功于“主场作战”的优势。
“桐马”遇上了降温,那天清晨5点钟从被窝里爬起来的时候,我不禁自问:这般没苦硬吃到底为了啥?可是当迎着朝阳奔跑在金色的梧桐大道上,当看到沿途的孩子们伸出手来与我们击掌的时候,当越过终点发现成绩又进步了的时候,清晨5点的“灵魂拷问”便有了答案——为了看最美的风景,感受人与人的温暖以及做更好的自己。
马拉松像极了人这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跑法,有人追求速度与激情,有人只想多看看沿途的风景;有人量力而行中途退赛,也有人要与自己死磕到底;有人说好了要一起跑就始终不离不弃,有人跑着跑着便与同伴渐行渐远;没有谁对谁错,也说不上哪种更好,腿在身上,路在脚下,想怎么跑就怎么跑,千金难买我愿意。第一名自然会吸引更多的关注与喝彩,但是在“关门”(马拉松结束)前出现在终点那一刻也很酷。而我呢,跑马拉松于我而言是为了增加人生的体验,感受生命的张力,为了用实际行动向女儿证明,学习如跑步,只要坚持,慢一点也无妨。我想我会继续跑下去,为了见开阔的天地、见芸芸众生,跑过世界,遇见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