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整栋楼是个“充电宝”,这些建筑“会呼吸”

日期:12-26
字号:
版面:第02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 讯 员 张文进

  漫步街头,一栋栋建筑,承载着城市服务,托举着人们工作、生活、学习的幸福感。同时,这些建筑也是“用能大户”,和许多会呼吸的生命体一样,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在“双碳”背景下,我国积极推动建筑变“绿”,也让建筑行业在实现“双碳”目标上进行更多探索。记者昨天从市建设局获悉,省建设厅于近日公布了2024年度全省25个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优秀案例,嘉兴有4个案例上榜,数量居全省第二。

  嘉兴的绿色建筑长啥样

  一座城市的绿色底色,不仅是花草树木的绿,也是绿色建筑的绿,与山水相依、景城交融,共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家园。

  随着绿色建筑的不断推广和应用,嘉兴的绿色底色更加鲜明。

  走进中共桐乡市委党校,屋顶上一片片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的电能也随之而来,每年发电量约300万度。

  仅这样就能入选省高星级绿色建筑类优秀案例?不!中共桐乡市委党校将“零碳校园”建设融入学校的一草一木——宿舍楼里,全部采用空气源热水泵系统,大大降低用电能耗;雨水收集系统,用于浇灌校园绿化植被、进行水池补水;公共区域内,有一扇扇由玻璃和电动窗组合而成的智能天窗,每年可减少用电量约20%……

  建设更多“会呼吸”的绿色建筑并不仅限于新项目,还要在存量建筑改造上做文章。

  海宁市学林街光伏发电停车楼项目作为此次入选的改造提升类优秀案例,地上三层全部采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于2022年12月完成并网发电,年发电总量约70万度,是嘉兴目前最大的停车楼光伏发电项目。

  “这个停车楼,是绿色低碳转型的典型之作。它所搭载的光储微电网系统,构建起了‘绿电支持生态’,也为5G运行降低成本、推动实现5G信号全面覆盖提供了综合高效的低零碳解决方案。”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建筑墙体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能发电的光伏板;清洁取暖手段多元,建筑用能结构变得更绿……如今,嘉兴越来越多建筑正变得更绿更聪明。

  造更多“会呼吸”的绿色建筑

  绿色建筑在嘉兴的发展实践,不仅提升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作出了贡献。

  今年4月,海盐县通元镇雪水港村邻里中心项目获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认证,取得海盐首个“近零能耗建筑”标识;短短几个月,又再次入选省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超低(近零)能耗建筑类优秀案例。

  “该项目通过总体规划和建筑单体优化设计,充分利用太阳能和风能,运用适宜性绿色技术,以被动式为主、主动式为辅的方式,对乡村建筑节能减碳具有良好的示范和推广作用。”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其实,嘉兴建筑领域波澜壮阔的“绿色革命”早就有迹可循。

  2017年出台《绿色建筑专项规划》,2021年编制完成《嘉兴市建筑领域(不含居民生活)二氧化碳排放达峰专项行动方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水乡客厅近零碳专项规划》成功获评省建筑领域碳达峰工作制度建设类优秀案例。据悉,目前规划已正式获批实施,是全国双碳领域首个跨省域的重点功能片区实施性专项规划。

  与此同时,围绕绿色低碳这一命题,嘉兴还开展了一系列新探索。

  今年以来,嘉兴将家装厨卫换新作为以旧换新工作切入点,深度借力智能建造国家试点、装配化装修省级试点等先发优势,有效整合全产业链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展装配式“厨卫换新”惠民工程,整体拉动百姓装修新需求,全面实施城镇既有建筑存量项目装配式装修,打造绿色、低碳、智能、安全的嘉兴“好房子”样板。

  可以望见,在嘉兴,绿色生活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接下来,嘉兴将继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建筑领域双碳优秀案例的宣传推广和落地应用,不断探索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新模式,助力推动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