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唐潇伦
通 讯 员 黄妙妙
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让绿水青山有颜值更有价值。昨天上午,记者从嘉兴市生态环境局获悉,浙江省生态环境系统2024年度优秀改革案例公布,经专家组评审,共遴选出助力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且成效明显的省级优秀改革案例6个、地市优秀改革案例11个。其中,嘉兴有2个案例入选,分别是啤酒废水“协商排放”助推减污降碳协同、桐乡“煤样一链管”改革助推企业碳排放提质增效。
此次2个案例的入选是嘉兴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绩点”,亦是“起点”。“接下来,我们将加强案例宣传推广和深化应用,借鉴先进经验,探索更多、更优先行示范实践,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提质扩面。”嘉兴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数字赋能
碳排放数据有迹可循
仲冬时节,寒意渐浓。走进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映入眼帘:车间内,采样、制样、化验等各环节有序衔接;车间外,“煤样一链管”数字平台正在实时监管。从任务安排、样品分析到报告生成……整个碳排放管理流程在一个平台上就能轻松完成。
“以前我们每年核算一次碳排放量,现在每天都可以精确算出企业的碳排放量。”只见桐乡泰爱斯环保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冯宏在手机上登录“煤样一链管”平台,煤炭消耗总量、排放总量、今年碳配额余量等内容一目了然。通过数据对比,他发现当天的碳排放量高于前一天,随即调整了煤的使用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几年,“双碳”工作实现了良好开局。如何抓住减排的“牛鼻子”?2022年,嘉兴率先破题,探索建立全国首个煤样分析管理平台——“煤样一链管”,为企业碳排放管理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打开“煤样一链管”平台可以看到,平台全面采集了企业、人员、设备信息和采样、制样、送样、存样等环节数据,开设煤炭消耗总量、排放总量、碳配额余量等模块,通过“一码”溯源、“一屏”统揽、“两端”配合、“四目”监控,在监管煤样数据的同时,具备动态核算碳排放的功能。
“平台通过构建数字化碳排放管理系统,数据有迹可循,管理有的放矢。”嘉兴市生态环境局桐乡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煤样一链管”平台实现了用煤及碳排放分析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可即时掌握碳排放量,动态分析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助力嘉兴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变废为宝
生产废水实现资源化利用
一边是“煤样一链管”改革助推企业碳排放提质增效,一边是啤酒废水“协商排放”助推减污降碳协同。
为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新模式,去年,雪花啤酒(嘉善)有限公司与嘉善大地污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全省首个酒类行业废水协商排放协议,以改革之力积极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一直以来,为了维持微生物的活性,污水处理厂往往需要外购乙酸钠等有机物作为碳源,而啤酒等酒类企业生产终端产生的废水具有良好的可生化性和较高的碳含量,能够成为污水处理厂碳源(即含有碳元素且能被微生物生产繁殖所利用的营养物质)的有效补充。
为促进酒类企业生产废水中的碳源变废为宝,嘉善生态环境分局、县生态创建办、县建设局、县水务集团等部门主动介入,充分了解双方需求,同时反复对方案、标准进行研究、磋商,最终促成两家公司签订了啤酒废水浓度协商排放协议。
“首例试点成功后,我们将在全县食品饮料行业进一步扩面,为全市乃至省内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嘉善大地污水处理工程有限公司副经理金忠民介绍,雪花啤酒(嘉善)有限公司生产废水的纳管进入,将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降低碳源投加量。“如果按每年可减少3000余吨的乙酸钠投加量计算,预计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5900多吨。”金忠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