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流动的盛宴 ③|南湖船拳显乾坤

日期:12-24
字号:
版面:第11版:视觉1+1       上一篇    下一篇

  N总策划:杨 洁 监制:田建明 编导:高馨宇 文案:谭 娇 摄像:陆 巍 剪辑:高馨宇

  

  “流动的盛宴”第三站

  我们来到了

  嘉兴市南湖区

  领略南湖船拳的非遗之美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水的地方就有船。江南水乡,河网密布,催生了独特的武术拳种——南湖船拳。

  南湖船拳亦称江南船拳,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江南地区,是人船合一、与水共舞的生动写照。

  在2023年“我们的亚运·我们的盛会·我们的村晚”主题活动中,南湖船拳亮相之江畔,迅速火遍大江南北。

  1954年出生的韩海华是浙江嘉兴人,7岁开始习武,是南湖船拳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正是他带领团队,将南湖船拳搬上亚运会的大舞台,让世界看到不一样的江南风采。

  南湖船拳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时期。据《嘉兴市志》记载,公元前496年,吴越争霸,越国人在船上用木桨、绳子等生活、劳动工具作为兵器练武,逐渐成为一门地方武术。明清时期,运河漕运兴盛,南湖船拳人在护镖的使命中,进一步推广了这一武术,使其在运河流域广泛传播。

  “我出生在嘉兴,从小在河边长大,小时候经常在船上钻来钻去。”韩海华说,虽然他从小在水边长大,先后练就心意六合拳、查拳等各式武艺,但他以前因南湖船拳是小拳种而不愿意学,真正与之结缘要追溯到1981年。

  当时,在一次武术交流活动上,南湖船拳的传承人周荣江老先生的表演让大家拍手叫好,韩海华亦大为震撼,当即决定拜周荣江老先生为师,并立志将老先生的传统武术传承下去。

  “老先生会十八般武艺,但受制于其年龄和训练场地等因素,最后专门教了我南湖船拳,一学这门武术,我就入了迷。”韩海华介绍,与其他武术不同,南湖船拳是方寸之间显乾坤,注重腿部、臀部和腰部的运动,以手为主,似开似闭,以身为轴,原地转动。

  南湖船拳习武人既要桩牢身稳、发挥技艺,又不能受船动的约束,讲究又稳又轻,手法似出非出、似打非打,出招敏捷、收招迅速。

  得益于扎实的武术功底,韩海华很快就学会了南湖船拳的一招一式。这些年,他将所学的南湖船拳拳法整理出了一套母拳,还通过发掘、整理和改编,将昔日在船头练的船拳成功移植到陆地上。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金庸先生笔下塑造的“江南七怪”武功源于南湖船拳后,韩海华十分欣喜,有意还原现实版的“江南七怪”武功。他发现,“江南七怪”所用武器分别为拐杖、扇子、鞭子、扁担、铁秤、刀和船桨,都是生产生活或劳动工具,这和南湖船拳所用武器完全符合,这为他还原现实版的“江南七怪”武功增加了信心。

  随后,韩海华没日没夜地研究金庸先生笔下的“江南七怪”功法,并在“江南七怪”的兵器上下了一番大功夫,经过两个多月的潜心研究,总算还原了现实版的“江南七怪”武功。

  2009年,韩海华带着他还原的现实版“江南七怪”,向金庸先生当面进行武术展示,金庸先生看后称赞有加,欣然题字。

  随着时代的变迁,南湖船拳逐渐从实战技能,转变为水乡民众的健身休闲方式,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象征,蕴含着中华民族的勇气和智慧。

  如水波荡漾,与天地共鸣。南湖船拳的传承与发扬,是方寸之间的真功夫,更是方寸之外的大天地。运河之畔,人们继续舞动着水乡的灵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哲学不息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