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0岁的王大爷平时血压偏高,他一直按时服药控制血压。上周的一天凌晨3点,王大爷突然感觉胸闷头晕,但想到自己一直正常服药,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可挨到了天亮,胸闷头晕的症状依旧没有减退,无奈之下他只能去嘉兴市第二医院看急诊。谁料,诊断出来是“急性心肌梗死”,需要立即手术,王大爷被推进导管室进行心脏介入手术,医生迅速为他打通了“生命的通道”,才让王大爷躲过一劫。
“冬季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季节,特别是每年的冬至前后,心血管疾病明显高发。”嘉兴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许建江告诉记者。
那么,为何冬季容易发生心血管疾病?许建江表示,这与冬季的气温、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息息相关,而冬季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也正是要从这些方面来着手。
首先,冬季气温低,人体对体温有自我调节能力,即为了减少热量散失,会自动收缩外周血管,而这样就导致血压升高,从而增加心脏负担。原本没有高血压的人,在这时候血压会比往常偏高,而本就患有高血压的人,血压可能会进一步升高,从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因此,人们在衣着方面应注意保暖,在室外最好佩戴帽子、围巾,穿保暖的鞋袜,避免身体受寒引起血管收缩。在室内的时候,应保持室内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室内外温差过大,尽量使外界气温的刺激对自身心血管的刺激降到最小。
其次,在生活方式方面,一到冬天,很多人就犯起“冬懒”,而运动量的下降,容易导致体重增加、身体代谢减慢,进而影响心血管健康。因此,要预防心血管疾病,就应该行动起来,坚持锻炼,克服“冬懒”。在锻炼时,应选择适合冬季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等。在锻炼的时段,天气较好的时候,可以选择在上午10点到下午3点这段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如果天气不好,可以选择在室内进行瑜伽、健身操等运动,通过适当的运动,增强心血管功能。
冬季的饮食习惯也是造成心血管疾病高发的原因之一。冬季进补是人们常常提起的话题,然而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盲目地摄入油腻、高脂的食物反而对身体不利。高血压危险因素多与不合理膳食相关,包括高钠、低钾膳食、过量饮酒等。正确的饮食习惯是戒烟限酒,均衡膳食,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等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高糖食物的摄入。具体应该怎么吃,许建江建议大家可以参考中国营养学会修订编写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