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邓雪珂
通 讯 员 郑 静
城市供水是重要的民生工程。
一个城市的供水水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供水调度体系稳定高效,管网漏损管控体系基本健全,水质监测保障基本覆盖……嘉兴通过建立数字化、智慧化的供水用水综合服务体系,逐步构建起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在满足百姓高品质用水需求的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水动力”。
多措并举保障供水
每天,拧开水龙头,清澈的自来水便哗哗流出。24小时不断的自来水,从何而来?
这得益于嘉兴供水调度体系建设的逐步完善。“我们通过水力模型技术与大数据算法预测,提前做好供水预测和供水趋势分析,既有助于更科学地指导制水生产运行以及出厂水压力调度,也能通过对百姓用水规律的掌握,实现精准的分时段调压控压,从而实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确保供水高峰期水量充足、水压稳定。”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说。
城市高质量发展、市民高品质生活,都需要更优质更可持续的供水模式。
发展中,嘉兴在全市建设供水管网压力监测点300余处,同时结合水厂与9处供水管网二次增压节点共同调节,构建了一套供水压力的联动调节机制,可以在城乡区域供水压力平衡的基础上实现更经济稳定的运行管理。
数字化大背景下,嘉兴供水服务也正沿着网络直抵居民家中。
目前,嘉兴正致力于基于智能水表的领先应用开发,构建智能应用场景,解决居民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室内漏损等“小而痛”的用水问题;同时,通过流量计与物联网设备构建分区计量体系,将全市供水管网分为四级,实现网格化精细化的漏损管控。
“目前,四级分区计量体系基本建设完成,建设分区校验流量计节点223处、供水管网流量监测节点1817处、小区流量校验节点1430处。”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3年嘉兴网漏损从2022年的6.47%降至4.95%,节约水量241万吨,节约供水成本约1070万元。
透过一滴水,窥见嘉兴民生大发展,见证城市的日新月异。
让放心水长流千家万户
如今,不论在城市还是乡村,同样的一泓清泉,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这并不是发展的最终目标,嘉兴正向着最优供水城市迈进。
如何为建设最优供水城市提供强有力保障?在改革创新中去解决问题、优解问题是最优选择,但唯一不变的就是让老百姓喝上放心水的初心——
在全市供水主干管网关键节点安装在线水质监测仪表,实时监测供水关键余氯、浊度指标,结合人工周期采样监测,保障供水安全。
嘉兴城乡实行供水一体化,乡镇区域在长距离输水的过程中,余氯会有所消耗,造成部分乡镇末端区域管网中的余氯不足。为解决这一难题,自来水公司在部分乡镇管网末端区域建设了7座二次补氯站点,通过平台实时监测,现场自动制备次氯酸钠,按流量自动投加,确保余氯合格,保障乡镇末端区域水质安全。
企业内,在安装止回阀的基础上,加强智能水表的安装应用。通过对智能水表倒流数据进行监测,建立企业倒流实时预警系统,一旦企业水表发生倒流,系统平台会及时预警,确保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和处置水质风险,保障水质安全。
通过加强供水智能化建设,嘉兴目前已在全市建设供水管网在线水质监测节点80处,供水管网末梢二次补氯节点7处,企业防倒流异常监测节点3000余处,基本实现嘉兴市供水管网水质监测全覆盖,构建起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
“我们希望通过高效运行和严格管理,一方面对标发达国家,建立安全、口感和稳定并重的先进水质团体标准;另一方面,建立数字化、智慧化的供水用水综合服务体系,从水质和服务两方面,实现‘老百姓对饮用水的感官体验好’和‘老百姓对智慧精准服务体验好’的‘最优体验’。”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