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对父子的爱心接力成为当地温暖“新习俗”
N晚报记者 陈 强
通 讯 员 倪汝怡 陈晓琪
“冬至临近,村里的好小伙周凡越来给家家户户送糯米,连续五年了,我们都能在冬至到来时收到免费的糯米,这都成了我们村里的一种习俗了!”接过“00后”小伙送来的新鲜糯米,海盐县于城镇吕冢村村民王大妈笑着说。
12月17日,在海盐县于城镇吕冢村,全村900多户村民都像王大妈一样,收到了周凡越送上门的自种新鲜糯米,大家对周凡越的这种善举赞不绝口。
3000斤新鲜糯米
让900多户乡亲乐开花
“糯米来啦!”“大家准备领糯米!”12月17日清早,天气寒冷,海盐县于城镇吕冢村党群服务中心却暖意融融。村里的“00后”新农人周凡越开着货车,将一车袋装新鲜糯米送到吕冢村党群服务中心,这里一下子沸腾起来。
在现场志愿者帮助下,共计3000斤的新鲜糯米挨家挨户分发到全村928户村民家中,每户能领取3斤。作为村民代表的王大妈到现场领取糯米时,连夸周凡越是个一直不忘乡亲的好小伙,“我们于城有冬至烧糯米饭的习俗,5年前他爸爸就给我们送糯米,之后村里和其他大户也给我们送糯米,今年他又来送糯米,用这些糯米煮赤豆糯米饭,我们吃着格外香,冬至也显得格外暖。”
接过送上门的一袋袋生态糯米,村民们都像过年一样开心。“周凡越是我们看着长大的孩子,长得帅,心眼好,大学毕业回乡创业,小小年纪开个农场种糯米,其实也不容易,可他一直不忘乡亲,大家一直很感动。”不少老人感慨。
挨家挨户送过糯米后,这3000斤糯米还有剩余,周凡越与志愿者们一起将剩余的糯米送到村里困难户手中,他们直呼“非常温暖、非常幸福”。
连续5年免费赠送
已成美丽乡村“新风尚”
周凡越出生于2000年,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返回家乡与父亲一同管理承包的农田。短短数年,他已成为村里现代农业发展的代表人物。现在,他不仅是村里的新农人,还是于城镇人大代表。
今年,周凡越与父亲共同管理的农田面积已达1100余亩,不仅在小麦和水稻的种植上取得了显著成效,还通过小龙虾养殖等多元化经营方式,进一步提升了产值。农业丰收,周凡越没有忘记乡亲们的帮助和支持。今年冬至将临,他决定回馈社会,用自家的糯米为村民们送上祝福,所以送来3000斤糯米。
“我是吕冢村人,从小就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深知村民们的辛勤和淳朴,因此我想用这样的方式表达感激之情。”周凡越表示,此次送糯米既是为了过冬至,让父老乡亲与他分享丰收的快乐,也是为了表达对父老乡亲的谢意和祝福。
于城镇吕冢村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早在周凡越专程为村民送糯米前,周凡越的父亲周永军就在2020年给父老乡亲送过自种糯米,“当年送了2500多斤,自此之后,村里的其他大户也加入其中给村民送糯米,村里也买过糯米送给群众,加上周凡越今年送来的这3000斤糯米,村民们已连续5年享受免费糯米了,5年来,这是一种接力,也是一种美德的传承,它让爱心传递成为一种新风尚。”
据悉,近年来,于城镇吕冢村还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稻为笔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新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和集约化经营,成功流转4000余亩水田,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积极打造“稻香吕冢”文化品牌,通过举办稻香文化节等活动,提升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此外,吕冢村还投入建设农耕文化馆、农创客孵化园等项目,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推动产业集中、集约、集聚规模发展。
在海盐于城一带,糯米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幸福,而在冬至到来之际,一碗热气腾腾的赤豆糯米饭不仅能将过节的仪式感拉满,更能表达对祖先的敬仰和对美满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接下来,吕冢村将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让村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