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吴晓宇
通 讯 员 过 昕
摄影记者 赵颖硕
本报讯 “氢舟”已过万重山,未来将成为内河货运的写照。昨天,全国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东方氢港”在嘉兴成功下水,意味着我国在氢燃料电池内河集装箱船舶研制领域迈出坚实一步。
“这是由我国自主研制的首艘内河64标箱氢燃料电池动力集装箱船舶,可为氢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在内河集装箱运输场景的商业应用提供实船示范。”中国船级社上海分社国内建造检验处处长沈剑说。
昨天上午11时许,位于秀洲区的浙江禾东船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船厂内,一艘总长64.5米、型宽12.6米、型深3.55米的集装箱船舶正缓缓驶进京杭大运河。据介绍,由氢燃料电池提供主要动力,是将氢气和氧气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过程中不通过燃烧,发电效率更高,而且反应产物是水,能够显著降低对河道等环境的影响。这次成功下水,标志着该船已顺利完成主体结构,进入设备调试和交船冲刺阶段。
“东方氢港”作为全国首艘内河氢能货船,实现多个创新性的突破。其中主要关键性设备如氢燃料电池,额定功率240千瓦,是目前国内最新研发、首次运用到船舶上最大的氢燃料电池;储氢系统能储存氢气550公斤,是眼下上船使用容量最大的储氢系统;将储氢系统、供氢系统、氢燃料电池、锂电池、推进操纵系统和数字孪生系统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控制系统,当前在全国没有现成的完整经验可以借鉴和利用,是首次研发应用。
据国际海事组织公布的数据,船舶行业每年的碳排放量约为10.76亿吨,占世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2.89%,并呈持续增加的趋势,绿色转型迫在眉睫。今年1至11月,嘉兴内河集装箱吞吐量70.6万标箱,同比增长13%??,99.9%以上都是靠燃油动力船舶运输。氢能具有无污染、可再生、高效率三大优势,是绿色船舶的理想动力推进装置。
“东方氢港”续航里程约380公里,计划明年用于乍浦港—下沙港内河运输航线开展运营示范,打造全国首条绿色氢能内河集装箱运输专线。“我们计划在未来3年内建造20条64标箱氢能船舶,总数达50万标箱,助推氢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发展应用。”嘉兴滨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静表示。
嘉兴是航运大市,嘉兴港区是浙江省氢能未来产业先导区,有丰富的氢能源,可满足氢能船舶大量、快速充氢需求。未来,随着氢燃料电池等绿色船舶的规模化投用,依靠嘉兴前海后河“海河联运”优势,能使集装箱运输船舶从“规模速度型”向“经济效率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