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秦 易
通 讯 员 陈罡峰
香甜酥软的巧克力可颂、外脆里嫩的法棍、麦香浓郁的碱水面包、造型别致的艺术面包……前不久,第三届浙江技能大赛烘焙赛项的比赛在嘉兴技师学院举行,主场作战的吴小瑞和宣静怡一举包揽金银牌。带着胜利的喜悦,两名“烘焙界的新星”立即投身新的战场。眼下,她们正在学校的烘焙工作室埋头训练,备战国赛。
从“面包爱好者”到“金牌选手”
中午时分,嘉兴技师学院烘焙实验室里弥漫着面包的馥郁香气。和校园里随处可见的散步聊天的同学不同,吴小瑞正在工作台上一丝不苟地料理着一个个“白白胖胖”的面团。
“能够获得金牌,既意外也不意外。”吴小瑞一边低头摆弄着可颂面团,一边笑着对记者说,面对这场比赛,学校提供了极大的支持,训练时用的面粉、黄油全面与大赛接轨,可谓配置拉满,加之主场作战,知己知彼,比赛时也不紧张,“我当时想着只要正常发挥,成绩应该不会差,但没想到能表现得这么好。”
16岁的吴小瑞接触竞赛的时间并不久。“我一直爱吃烘焙食品,也爱做,以前就对照小红书在家里试着做过面包卷。”出于对烘焙的热爱,她在填报志愿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西式面点专业,“正式参加训练后我才明白,作为竞赛选手,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这和以前作为爱好尝试做面包完全是两回事。”
“选择竞赛选手的第一条标准,就是要能吃苦。”嘉兴技师学院烘焙赛项指导老师万霞说,吴小瑞对面团有着天生的直觉和热爱,能够在艰苦的备赛过程中耐得住寂寞,做事认真、学习勤勉的她在短短一年时间里飞速成长。
集训期间,吴小瑞每天早上7点起床,晚上10点结束训练,在工作台前一站就是大半天,每天两顿饭都是在实验室里解决。3个月的“魔鬼训练”,带来的是技能的稳步提升,“一遍遍枯燥的练习,能够让我更好地对标竞赛标准,不断优化烘焙流程,更得心应手地根据环境调整面团状态。”
随着训练的深入,吴小瑞越来越体会到,要在短短的比赛时间里精准地做出多种类的面包,需要的不仅是更快的速度,更是思维方式的提升。回忆起那段艰苦但充实的日子,她说,瓶颈中往往酝酿着取得突破的契机,因此无论多苦多累,她都不断告诫自己,一定要坚持再坚持。
在良性竞争中共同进步
面对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年轻的吴小瑞难免会感到“压力山大”,好在她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除了专业老师无微不至的全程指导,她身边还有并肩作战的“队友”,那就是2022级学生宣静怡,两人在良性竞争、互相扶持中共同进步。
“她的优势是上手快,拿到一个新的品类,往往能很快掌握制作方法。而我更爱钻研,会认真查阅专业书籍,琢磨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得更好。”宣静怡说,自己和吴小瑞各有优点,两人能够在日常训练中取长补短。
吴小瑞说,宣静怡对烘焙的这股钻劲儿,让自己也从中受益,“她遇到问题,会大胆地向老师提问,而我比较害羞。正是她身上勤学好问的品质,让我鼓起勇气‘逼’自己一把,走出舒适区,也敢于和老师探讨。”
集训过程中的压力,这对好朋友也会共同分担。“累了就停下来,玩玩手机、听听音乐,或者一起去操场上走两圈。”谈到减压秘籍,两人笑着说。
为更好地应对国赛,吴小瑞总结了自己的短板,决心在这段时间集中解决问题。“法式面点对湿度、温度的要求比较高,现在天气比较冷,需要找到一套方法,来应对这种环境。”
与此同时,作为国赛的后备选手,宣静怡同样严阵以待,“希望利用这段时间,把自己打磨得更完美,让我们一起向着更高峰迈进。”
坚持的动力是热爱,谈到在烘焙赛项一路走来的体会,吴小瑞和宣静怡不约而同地说“烘焙师是一个能制造幸福的职业”,看着手中的面粉变成面团,再变成香气四溢的面包,会产生满满的成就感,这激励着她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