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民联手阻击“电诈取现”追回真金白银
日期:12-13
N记者 何蓉娜
本报讯 一盒牛奶、一箱苹果,有人竟然花“大价钱”叫货拉拉、网约车专门运送;毫不犹豫购入大量黄金却要通过快递邮寄……近期,各地接二连三出现“线上诈骗+线下取现”的新型电信网络诈骗,诈骗团伙不断更新作案手法,以刷单解冻、投资理财等各种理由要求受害人购买实物黄金、提取现金,通过网约车、顺风车、货拉拉、闪送、跑腿等方式将其送往指定地点或交给特定人员,并以不见面、不现身份的方式将现金、黄金取走,最终成功转移赃物赃款。
嘉兴公安依托“情指行”一体化机制和侦查中心资源,推动全市线索快指挥、快处置、快落地,减少群众损失,形成震慑效应。11月以来,全市共收到预警取现线索430条,其中省公安厅下发线索成功拦截率89.5%,全部线索成功劝阻111条,拦截率名列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已劝阻金额496万余元、黄金148.54克,抓获取现嫌疑人28人。
12月3日中午,平湖市公安局独山港派出所向吴师傅送上表扬信和奖金。原来当天上午,货拉拉司机吴师傅接到一个订单,平湖市独山港镇的方女士要将货物送到江苏昆山。让吴师傅意外的是,货物只是一个小纸盒,而自己的车一般都是运送比较大型的货物。巧的是,就在出发前一个小时,吴师傅刚刚收到民警的反诈提醒,警惕线下送现金的新式骗局。就在吴师傅想要报警的时候,看到正在附近巡逻的独山港派出所民警,就赶紧冲了上去跟民警讲:“这个包裹不对劲!”
民警立即联系了方女士,方女士打开包裹,民警发现里面竟是7.9万元现金,再三询问后,方女士终于说出了事情原委。原来前段时间,她在网上买了投资理财的课程,没过多久“客服”主动联系称可以退钱,几次操作失败后,对方便要求她准备好现金,通过货拉拉送到所谓的“基金兑换处”。多亏了吴师傅的警觉,7.9万元保住了!吴师傅说:“我们司机群里经常有民警在宣传的,看到过好几个线下送现金的案例,我们坚决不做诈骗分子的‘工具人’,绝对不能让客户的钱被骗!”
“群众力量大无穷。目前为止,我们对‘电诈取现’的劝阻成效相对较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嘉兴社会各界对反诈工作的重视。特别针对滴滴、货拉拉司机以及银行、金店从业人员,我们联合交通局、邮政局、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开展联合宣防,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在尽心尽力守好自己的‘关键一环’。”市公安局反诈中心负责人徐睿表示。
前不久,桐乡一家金店的老板娘沈女士做成了一笔大生意,但她却选择报警。桐乡市公安局崇福派出所警员池建国收到沈女士发来的信息:“有个人来我店里买了210克黄金,但是说不清楚缘由用途,临走时,她还问了是否可以顺丰邮寄……我怀疑她是遇到诈骗了!”值班民警接到沈女士报警后,立刻找到客户周女士,并点对点对周女士进行反诈宣防。原来,周女士在短视频平台认识了一名网友,对方冒充军人,不断对她嘘寒问暖,进而诱导周女士购买大量黄金,并邮寄到他提供的地址。所幸,金店老板娘沈女士曾参加过派出所组织的反诈培训,对这类可疑情况尤其敏感,210克黄金成功保住了!
“诈骗分子为什么要求受害人交付现金?其实就是‘换汤不换药’的骗人把戏。电信网络诈骗传统手法中,骗子往往指令受害人通过网银转账的方式向指定账户转账,可涉诈账户在受害人报警后,会第一时间被公安机关限制使用,因此他们将目光从线上转移到了线下,现金方便运输转移,对诈骗分子来说更保险。”市公安局反诈中心民警郑晓健提醒,以任何理由要求将现金、黄金等当面交付给第三人的,或通过跑腿、网约车、快递投送、邮寄至指定地点的都是诈骗。网络上的信息,请仔细甄别,不明来源的链接、APP切勿随意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