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韩瑜超
通 讯 员 郦俐婷
小细节蕴含着大温暖,细微处的举动最打动人心。近日,嘉善干窑派出所户籍窗口的女民警收到了一面特别的锦旗,这一次跨越1000多公里、经过12次通话、历时近一个月的“云服务”,诠释了小窗口也有大温暖。
跨越1000多公里的“云服务”
近日,嘉善干窑派出所户籍窗口收到了一个“特殊”快递——一面锦旗。窑乡女警徐颖看到备注栏的名字,才想起来这是前段时间办理户口业务的刘先生。
10月中旬,刘先生致电干窑派出所户籍窗口咨询户口办理事宜,接电话的正是徐颖。刘先生是干窑镇的居民,由于工作原因长期定居北京,现妻子临近预产期,夫妻二人商量决定孩子出生后将户口上在干窑。
可是,刘先生原先的户籍地址房屋已拆迁,他想先将自己的户口迁入其父亲所在的房产,再将孩子的户口也上在这里。徐颖了解到,刘先生的情况是符合政策条件的,只是他在北京工作繁忙,妻子临产身边也不能没人照料,因此无法赶来线下办理。
徐颖运用专业知识告知刘先生,可以通过“浙里办”APP进行线上申请,并在电话中一步步引导刘先生完成户口迁办。
11月初,刘先生再次致电户籍窗口,告知其女儿出生的好消息,同时咨询新生儿户口申报事宜。徐颖再次通过电话耐心教刘先生通过“浙里办”APP办理其女儿的户口申报。近日,在徐颖的远程指导下,刘先生又通过“浙里办”APP成功将妻子的户口从河北邯郸迁入干窑。
3次业务办理,都是徐颖耐心指导刘先生线上操作完成的,然后刘先生再将相关材料邮寄过来,之后委托其父亲前来办理相关业务。
历时近1个月、相距1000多公里、拨打了12通电话、办理了3次户口业务,徐颖耐心细致的服务让刘先生一直牢记在心,他特地在网上定制了一面特别的锦旗,向窑乡女警表示感谢。
延续一年多前的“无声服务”
前两天,一名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干窑派出所户籍窗口,工作人员一眼就认出了“老朋友”姜女士,立即将她引导到办证窗口坐下。
原来,早在去年4月,聋哑人姜女士与丈夫宋先生在朋友的陪伴下,在干窑派出所户籍窗口办理了户口迁移业务,当时姜女士已怀有身孕。而这次姜女士是带着刚满周岁的孩子来咨询办理改名事宜。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的“无声交谈”明显顺畅了许多。旁边的工作人员还亲切地与孩子进行互动,让姜女士很顺利地办好了业务。作为特殊群体,姜女士在服务中感受到了更多的热情和耐心,临走前向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小窗口,大作为,三尺方台前的忙碌穿梭少了鲜花和掌声,却能屡屡感受到满怀谢意的真情涌动。窑乡女警以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努力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流程,用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次帮助,架起心灵沟通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