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知识产权纠纷多发难题 “海宁经验”入选全国典型
日期:12-12
N晚报记者 戴瑞雪 通讯员 海萱
本报讯 日前,全国首届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典型经验做法和案例现场交流活动传来喜讯,海宁市人民法院、海宁市知识产权局推荐的《浙江省海宁市巧用多元调解“连环招”,助力时尚产业纠纷化解》,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授予“2023年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典型经验做法”。
时尚产业是海宁的特色重点产业和富民产业。以海宁皮革城设计基地为核心,海宁集聚了国内外专职设计师2000余名、设计机构(工作室)250余家,每年推出的新款服装多达15万款。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涉及知识产权领域的矛盾纠纷频发,市场经营主体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需求也随之上升。
为有效破解知识产权纠纷多发问题,海宁市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海宁快维中心)应运而生。作为嘉兴市首批、浙江省第7家、全国第25家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该中心全力打造知识产权“一站式”快速维权平台,全面优化流程。事前设立快速通道,外观设计专利授权时间缩短至最快3天;事中健全协同保护机制,实现知识产权纠纷的多元化、高效化解决;事后引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双重保障,确保调解协议执行到位,为时尚企业提供了全面、高效的原创设计保护服务。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必须在“快”字上下功夫。海宁快维中心成立以来,通过开展诉前衔接、增设“共享法庭”实现快速调解,通过“版权AI智审”平台辅助实现快速智审,通过“1+8+N”知识产权协同保护共同体实现“司法+行政”和“商标、专利、著作权”联动保护,形成集人民调解、司法保护、行政保护于一体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机制,调解效率与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为进一步满足时尚企业保护原创设计创新成果的需求,海宁快维中心还将知识产权纠纷化解周期缩短至一个月内,在调解过程中积极探索调解新路径,创新性地提出将“赔偿金”转化为“意向金”的调解策略,有效引导抄袭者向合作伙伴转变,促进双方和谐共赢。
提质增效,制度先行。在调解机制方面,海宁市人民法院成立驻快维中心巡回审判点,通过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巡回审判,全面普及知识产权领域相关法律法规;成立海宁市知识产权保护共同体,依托知共体平台推进落实知识产权领域失信联合惩戒机制落地,向市场监督管理局发送列严建议;通过开展安商驿站法治服务企业专项活动,宣传法律规范以及实践案例,全面服务市场主体,为企业和市场提供法治支持。
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成功调解各类知识产权纠纷423起,其中47起案件获得司法确认,最快的调解协议签订时间甚至缩短至当天完成。凭借在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调解机制方面的突出表现,海宁还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国家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地区,以及县域国家级专利侵权纠纷行政裁决规范化建设试点,为完善县域知识产权治理提供了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