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大王
一个奇妙的梦
N901班 姚嘉奕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我正在背古诗,突然莫名觉得困倦,便趴在桌上休息。
再次睁开眼时,我竟出现在了西湖边。抬起头,看见栏杆旁站着一位风度翩翩的男子。他穿着洁白的袍子,头发束起,手持羽扇。我十分好奇:“请问您是?”他缓缓转过身来,露出一丝微笑:“我是苏东坡。”原来是苏轼啊,怪不得那么有气质,说话也平缓又沉稳。
我发现苏轼一直望着远方,便顺着他的目光看去。在灿烂的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绿波荡漾,美极了。过了一小会儿,下起了细雨,在雨雾的笼罩下,远山朦胧,似有似无,非常奇妙!苏轼与周围的人进了附近的亭子里避雨,但他仍然注视着西湖。看着看着,他突然吟起诗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方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诗一出,周围的人都沸腾了,纷纷夸赞苏轼。
这时,有一位与苏轼年龄相仿的男子发话:“我认为您的第二句‘山色空蒙雨方奇’可改为‘山色空蒙雨更奇’,这样不仅读起来更顺和,而且更体现西湖不同天气的美景。”他身材高挑,穿着绣着竹叶花纹的冰蓝长袍。苏轼听到后,低下头沉思起来。周围的人听到他的见解也开始发表自己的观点,苏轼听到各种声音,一会儿低头沉思,一会儿靠着栏杆,一会儿抬头眺望。最后,苏轼来到大伙之间:“大家觉得‘山色空蒙雨亦奇’如何?‘亦’表示为‘也’。这样不仅体现雨天的西湖奇妙,也与上一句写的‘晴方好’上下呼应。”我眼前一亮,不禁赞美:“苏东坡真的太厉害了!”一瞬间,引起了大家的附和和感叹。“没有,没有。”苏轼笑着冲我摆摆手。
刚把诗句确定下来,大家又开始讨论起诗的题目。一位儒雅的书生走了出来,平缓地说:“不如取名为《赏西湖美景》,不仅表示了事件和地点,‘美’还体现了西湖的景色特点。”又有一位气宇轩昂的少年站出来说:“我想到了!可以取名为《观西湖晴雨之景》,这样可以表明西湖的两种状态。”正当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之时,苏轼又转过身去,望向西湖。我站在人群当中,听到各种各样的想法,脑子一下有点混乱。过了一会儿,苏轼抬起手示意大家安静,微笑着说:“我觉得《饮湖上初晴后雨》这个题目不错,既有事件和地点,又能体现一种动态美。”大家一下又炸开了锅,开始赞扬苏轼的才华。苏轼也十分谦虚:“各位也很有才华。”
这下,诗句和题目都确定了下来,天空也转雨为晴,大家都走出了亭子。有的喝酒,有的聊天,还有的靠着杆栏观景,脸上洋溢着笑容。唯独苏轼还皱着眉头,显得与周围格格不入。这是为什么呢?我十分好奇,悄悄地走到他身边,开口询问:“苏东坡先生,为什么您看起来不开心呢?”苏轼看看我,叹了口气:“哎!我因反对王安石变法,才被贬离京。可……我也是为了大宋着想啊!为什么没人理解我呢?”真没想到啊!苏轼表面上大大咧咧,实际也是一个心系国家的好官员!
突然,又是一阵困意来袭,我靠着栏杆闭上眼睛。睁开眼睛,我又回到了桌前。原来,刚刚的一切都是梦。苏东坡寄情于诗词,这些作品表达了他对故乡、亲情和人生的感悟,也展现了他卓越的文学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