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3
星期一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了解嘉兴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日期:12-05
字号:
版面:第05版:嘉兴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王国伟 通讯员 钮宇萍

  

  本报讯 “嘉兴在先秦时期被称为‘槜李’,大家知道槜李在当时有哪几种写法吗……”昨天上午,南湖区余新镇举行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扩大)会议暨“渔里文化”四季讲堂活动,嘉兴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富世平为大家作《嘉兴历史文化漫谈》专题讲座。

  富世平教授围绕嘉兴地方文化,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嘉兴的历史、名人等内容,并分享了“挖掘文化资源,坚定文化自信”的观点。

  记者了解到,参加此次四季讲堂活动的人员为余新镇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机关中层干部以及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宣传委员、文化专管员等。“欲白玉兰蕊,未黄金柳条。永丰乡里舍,九曲港前桥。寂寞何寂寞,逍遥且逍遥。曹王庙相近,可有卖饧箫。”富世平用钱载的《永丰乡》结束了这场讲座,全场响起了热烈掌声。

  “今天我们邀请到嘉兴大学富世平教授为大家主讲嘉兴地方文化,就是希望能够激发起大家干事创业的文化自信,厚植文化底蕴,在用好用活全镇各类文化阵地和资源中有更深入的思考,让渔里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价值。”余新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余新镇妇联主席、文化条线负责人朱娅在聆听讲座后收获满满,她说,当今的文化工作不再是简单的“唱唱跳跳”,已成为文化惠民、文化育人的一项工程。

  “讲座内容很全面,为我们完整梳理了嘉兴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也为我们接下来开展文化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朱娅告诉记者,做好基层文化工作,既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在实际工作中也要创新工作载体,用戏曲、小品、歌舞、情景剧等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去做好工作。

  倪月峰是余新镇普光村宣传委员,近期刚刚转岗到宣传条线,“平时工作中就经常接触嘉兴的地方文化,今天的讲座增强了我对这块内容的兴趣。”倪月峰在谈起这场讲座带给自己的收获时说,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结合本村文化特色,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

  记者了解到,“渔里文化”四季讲堂是余新镇“渔里文化”溯源传承工程的重要一环。今年,余新镇启动了“渔里文化”润心提升工程,并依托这一载体开展四季讲堂活动,邀请文化名人走进余新,深挖地域文化,通过文化成果的落地转化,促进传统文化在余新融合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