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饮食
N董绍桐
往昔,嘉兴的大街小巷,有不少大饼油条店,这些店往往同时供应豆浆和豆腐花。早上闹市过后,不少店做起麻团、油墩和油馓子及香脆饼。香脆饼用面粉做成,像烘大饼那样烘烤而成,饼不大,几乎正方形,如手掌般大小,上面撒满芝麻,又香又脆,一口咬下去,要摊开掌心在下巴下面接住掉下来的饼屑。除了大饼油条,苏北人还做米饭饼出售,这米粉不知如何发酵,做法像东北的贴饼子,米饭饼又甜又松软,适合老人和幼儿食用。
秋冬之际,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不少人摆出熟红薯摊,烫烫的红薯用洗干净的梧桐树叶包着,边走边吃,是不错的早饭。
现在的馄饨店里,有大馄饨和小馄饨两种,小馄饨较之大馄饨,作为下午的点心,更受嘉兴人喜爱。
以前,小馄饨通常由馄饨担走街串巷叫卖,每天或下午或晚上,馄饨担出现在街头巷尾,担子有半人多高,用竹子钉成,前后两个担子,用竹子连起来,如一个架子般。馄饨担的一头担子有一口柴灶,灶上有一只铁锅,灶下一格里放着硬柴爿,经烧;另一头担子的上格里有调料罐,盐,味精,猪油,葱花,一应俱全。一只橱的几只小抽斗里是预先包好的小馄饨,下格放碗和水桶。馄饨担就像一个缩小了的厨房。有的担子比较固定,就会放张桌子和长凳,让食客坐下食用。吃客买小馄饨,可以自带鸡蛋煮在里面,有时摊主也会供应。半夜里,搭夜作(熬夜干活)的人们吃碗小馄饨,正好充饥。
下午二三点钟,另一种担子出现在小街小巷里,摊主挑着和馄饨担样子差不多的担子,敲着一截光滑的竹筒,“笃笃笃”,听到这声音, 大家知道卖糖粥的来了。揭开紫铜粥的锅盖,糖的甜香,桂花的芬芳,扑鼻而来。粥,稠稠的,米粒都烊化了,粥里通常放红糖,适合老人、小孩和病人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