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禾春秋
N乐忆英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开时,中国共产党党员共有五十八人,其中乌镇人有沈雁冰(茅盾)、沈泽民两兄弟,“一大”代表李达是王会悟的丈夫,王会悟是乌镇人,又是茅盾的表姑,她虽不是党员,但她担任“一大”的保卫工作,被誉为红船上(嘉兴南湖)的放哨人。
茅盾内弟孔另境是1925年入党。除此之外,乌镇还有一位早期党员,他叫韩昌(又名岑仁明、岑民权、岑鹿寿),却少为人知,桐乡党史办及桐乡文史对他也知之甚少。
韩昌在杭州支部入党。《中共杭州党史大事记》之《第一次大革命时期》载,“1924年1月,中共杭州支部恢复建制。中共上海地方兼执行委员会先后讨论通过宣中华、戴立夫入党后,重新恢复中共杭州支部建制,书记仍由安体诚担任。五卅运动后,杭州党员队伍有了新的发展,因此,支部规定外埠由党员唐公宪、竹均之、俞弁群、陈文琪、岑仁明分别担任绍兴、建德、奉化、余杭和余姚盐场的通信员。”
《慈溪盐政通志》第十九章“人物”载,“岑鹿寿,又名岑仁明、岑民权、韩昌,浙江湖州人。生卒年月不详。中共党员,原系杭州宓顺大烟业工人。”在“大事记”中又载,“(1925年)4月,中共杭州支部派党员岑鹿寿(又名岑仁明、岑民权、韩昌)到庵东盐场,以相公殿玉顺盐廒司事的公开身份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党内身份为中共杭州支部庵东盐场通讯员。”
韩昌化名岑鹿寿去盐场开展工作,时在1925年4月,由此可知,他入党的时间应该在1924年1月至12月。主要工作是组织领导慈溪盐场工人的革命活动。1926年5月,经上级党组织批准,成立了中共坎镇支部。北伐军占领浙江。中共宁波地委和余姚支部派卓兰芳等人来庵东指导盐民运动。岑鹿寿则以国民党余姚县党部特派员的身份在盐场活动,并任余姚盐民协会总会主任。
1927年,“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后,韩昌遭到国民党政府的通缉。支部被迫停止活动,韩昌赴上海寻找党组织,转入地下工作。
韩昌最终被捕,关在杭州反省院。沈昌均《昌均文存》之《朝南埭》一文中载:“大概是1920年吧,当年我五六岁光景,朝南埭上,也是整个镇上,出现一条头号重要新闻,那便是镇上电气公司的正式成立……公司经理,是全县硕果仅存留居家乡的一位举人老爷,作风一贯比较正派。宫桥南堍的驼背老太,七十来岁还在替人家绣花,她的独生子韩昌,因参加革命活动,被监禁在杭州反省院,作为老邻居,那经理不仅想方设法来瞒过她,还发起搞了一个恤嫠会,维持她晚年生活,直至抗战发生,母子重得团圆。”
沈昌均之文为我们证实了韩昌的籍贯,文中那位举人老爷就是沈浚昌(号耆洛),光绪十九年(1893)举人,沈浚昌家在宫桥南堍沈家厅,而韩昌的家也在宫桥南堍,与沈浚昌是老邻居。由此可知,韩昌是桐乡县青镇(今乌镇)人。
吴江“严墓党史纪念馆”有韩昌照片及简介:“韩昌(1897-1947),建立严墓区第一个党支部,曾任中共严墓区委书记。韩昌又名岑鹿寿、岑仁明、岑民权,浙江桐乡人。”
韩昌生于光绪二十三年(1897),他的求学经历已无考,成年后在杭州宓顺大烟业工作,1924年入党,时年二十七岁。1927年6月遭通缉,后被捕,直至1937年出狱。
抗战爆发后,韩昌在游击司令朱希部队任军法处处长。1938年夏,中共浙江临时省委派徐洁身进入桐乡乌镇朱希部队驻地,加强部队的政治和群众工作。不久,经党组织考察,由徐洁身介绍,韩昌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徐洁身、徐由整、韩昌3人在朱希部队内组建了中共支部。这年冬天,朱希部队在练市钟家墩遭到重创,小部分官兵撤退到天目山区休整。1939年春,副司令汪鹤松率领第八大队重入游击区,收集离散队伍。不久,朱希也率一个连从孝丰赶到严墓与汪鹤松部汇合。
时任中共浙西特委宣传部部长兼朱希部队中共党支部书记的徐洁身,两度被部队派去安徽屯溪新四军军部联系。皖南新四军军部派出了第八大队大队长周达明到严墓,担任朱汪部队参谋部主任。此时,中共浙西特委为加强朱汪部队中党的力量,成立特别支部,支部书记徐洁身,韩昌任宣传委员兼民运科长。
韩昌在严墓地区积极宣传抗日,开展群众工作,发展党员沈小娜(又名沈英杰)等数人。1939年5月,中共东水家港党支部建立,这是严墓地区成立的第一个中共党支部,也是吴江县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第一个党支部。1940年2月,中共吴江县严墓区委在三民浜成立,韩昌任书记。5月,韩昌奉命调回浙西。1947年1月,韩昌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