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乌镇,我的梦里水乡(下)

日期:11-25
字号:
版面:第06版:曝书亭       上一篇    下一篇

  ◎小桥流水

  N张进喜

  我第二次到乌镇是带着儿子、儿媳游玩的。那天下着霏霏细雨,我们开着自家小车去的乌镇。乘渡船到东栅,坐上船娘手摇的木船,雨还淅淅沥沥地下着,细细的雨丝落在静谧的水面,点起密密的涟漪,远处的古街老巷笼罩在朦胧的雨雾中。被小河缠绕的乌镇是灵秀妩媚的,因为有了蜿蜒的河,古镇才荡漾出清寂的潋滟;因为下了十月的秋雨,水乡才浸润出诗般的画意。

  跳上老街的码头,走在古树环绕的栈道上,周边的水杉、香樟、榉树长得又高又密,还有水中的芦苇,让人觉得仿佛穿越在岁月的森林里。弯弯的河道已没有了船只的相撞和撑篙人的叫喊,绿皮的客轮和装满蚕茧的木船消失在了运河的尽头,嘈杂和喧闹已离我远远而去,只有清清的河水在静静地流淌,还有停泊在港湾中那排整齐的游船。

  不知不觉雨停了,天逐渐放晴。两侧的屋檐还滴着水,我漫步在石板路上,心里莫名多了一份怀旧的惆怅。天还是这片湛蓝的苍穹,水还是流向远方的小河,桥还是默默驻守的老桥,路还是咯噔作响的石板路,而我已不是青春年少的我。儿子成家了,我则斑白了两鬓。望着袒露出青砖的老弄堂和满是青苔的石帮岸,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嘉兴市区的月河老街、坛弄深巷、蒲鞋弄口和丁家桥下,还有背着书包走在石板路上去学堂的往事。青苔遍布的墙根、爬满古藤的老街会让人想起很多,很多。

  水乡古镇所散发出的那种清新淡雅的娴静与韵味,深深吸引着来自高山峻岭的儿媳潇潇。出生在丽水的她对水阁感到好奇。她疑惑地问我,“爸,建在河面上的水阁真是神奇,夏日的夜晚,坐在水阁上纳凉,笃悠悠地享受着小河上吹来的清风,望着窗外的圆月繁星,肯定别有一番情趣。”我说,“大山自有大山的雄伟,水乡自有水乡的柔情,只要内心喜欢,平常百姓的生活差不了多少。”可能是儿媳被乌镇的小桥流水所惊叹,不由说道,“我看还是平原水乡好。”儿子儿媳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毕业后一起来到了江南水乡。

  乌镇老街有着江南水乡特有的烟柳繁华和幽深雨巷,有的房屋延伸到了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上架横梁,搁上木板,人称水阁。茅盾曾在《大地山河》中这样描述故乡的水阁:“……人家的后门外就是河,站在后门口,可以用吊桶打水,午夜梦回,可以听得橹声欸乃,飘然而过……”的确,乌镇很美,美就美在青砖黛瓦的老街深巷,美在大河小浜的轻柔缠绵,美在望不到尽头的小桥流水人家。

  曲曲折折,青青幽幽,这便是乌镇老街的路。我们沿着幽深狭长的巷弄前行,两侧是古朴的砖木瓦房,从那一扇扇或开或掩的门窗前,我竭力搜寻着林老板、老通宝、财喜的身影。其实,小说中的人物在古镇是寻不到的,只停留在《林家铺子》《子夜》《故乡杂记》的字里行间。但我相信,他们的子孙仍生活在这块土地上,走在石板小路的匆匆身影或许就是他们的后代。然而,江浙分府、文昌阁、晴耕雨读、昭明书院、汇源当铺、雨读桥、月老庙还有老邮局、香山堂却真实地还原在乌镇的老街。我们一行缓缓走过,总要停下脚步细细欣赏一番,感觉每一处都有不寻常的故事,每一地都是岁月的记忆。我喜欢乌镇的老街。

  突然,儿媳对回廊感了兴趣,她发现新大陆似的说道,“你们看这廊道,一家连着一家,有的桥上也建起了廊棚,很有浪漫的诗意。”儿子朝她看了一眼,不以为意地说,“你这才发现哪。”我们穿行在放有桌椅的廊檐下,我兴致极高地推开临河的花格木窗,粉墙黛瓦、小桥流水、河埠码头,携带着中国水墨画的气息扑面而来;雕梁画栋、石巷老屋、古树翠竹,见证着历史沧桑的风情画卷映入眼帘。我不由感叹,多少年过去了,如诗如画一般的水乡在漫长的岁月中依旧如昨,大运河边的乌镇就像大家闺秀,充满着灵气与妩媚,让人憧憬,令人遐想。

  我还是不忘拜谒茅盾故居,进入大门,茅盾的半身铜像似乎在迎接久违的客人,我不由深深地躹了一躬。喜爱写作的我,对文学巨匠有着不一样的崇敬。茅盾读书、创作和休息的小屋依然如旧,只有屋旁的棕榈又长高了许多,这大院的一角也清静安然了许多。在当今心浮气躁的社会里,还有几许人能真正静下心来,走进芸芸众生的平民家里,坦诚地与老百姓做朋友,感受寻常人家的一日三餐,用真实的文字反映出时代变迁,给后人留下一些能振聋发聩、直击灵魂的作品呢?

  从茅盾故居出来,金秋的阳光透过云层照射在江南的大地上,把马头墙和古树的影子映照在弯弯的小河里。天变得格外湛蓝,水也显得格外清澈,我的心却莫名地沉重起来。走了半天的石板路,看了诸多的老景点,我的思绪有点跳跃,可能我想得多了,想得远了。

  薄雾不散不见远山,一方天地风轻水软。来乌镇看碎波潺潺,听船歌漫漫,走石板深巷,登古桥小楼,寻“林家铺子”,穿越多少个回廊,沉思着千百年来古镇的潮起潮落、风云变幻。也许,你会不经意地和老通宝的后人撞个满怀,回过身歉意地打个招呼;也许,你会在昭明书院和财喜的子嗣同桌喝茶,听一段《白蛇传》的说书;也许,你会在临河的酒家与林老板的传人在一个屋檐下,品尝着浓烈的“三白酒”……这是追忆梦幻的江南之行,一种闲适淡泊、悠然自在的水乡情结。那沉淀的古韵,那岁月的静谧,那质朴的柔情,经受过岁月千百年洗礼的乌镇,如今早已幻化为足以惊艳时光的珍品。

  两次来到乌镇,想着余秋雨笔下的《江南小镇》,回忆自己畅游乌镇的经历,对古镇的喋喋念想,来自廊棚弄堂的古朴和典雅,来自小桥流水的浪漫与温馨,来自文学巨匠茅盾的故居。

  啊,乌镇,我的梦里水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