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戴瑞雪 摄影记者 赵颖硕 俞中岳 王嘉宁
跑过风景跑过你,禾城一路皆是情。时隔五年回归的嘉兴马拉松,焕发出别样的风采与勃勃生机。昨天,承载着嘉兴人民的诚意与祝福,嘉兴马拉松如约而至,20000名参赛选手在赛道上奋勇向前、追梦奔跑,用强健的体魄和执着的信念,诠释马拉松精神的同时,也点燃了整座城市的激情。
“一路跑过来,全程都能听到加油的声音,非常感动!”夺得女子组冠军的中国选手朱晓琳说,踏着平坦舒适的赛道,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欣赏着“老城”的自然之美和“新城”的现代之美,满怀激情的助威声让她感受到了嘉兴的热情。
一场马拉松,就是一次沉浸式的城市展示,嘉马背后,是一座城市的喝彩。
看见—— 两万跑者的激情
有人跑出了年轻,有人跑出了欢乐,有人追求更好成绩,有人单纯只为挑战自己,跑道上的选手目标各异,但有着同样的激情。
78岁的许瑞林是本届嘉兴马拉松年龄最大的参赛选手,来自湖州。昨天上午10点20分,佩戴“D4003号”参赛号码布的许瑞林,以净成绩2小时41分20秒完成半程马拉松比赛。
许瑞林与马拉松结缘纯属偶然。2015年,69岁的许瑞林在参加研修培训时加入了班级组织的跑团,从5公里到10公里,再到半马和全马,他的速度越来越快、跑马路程越来越远。截至目前,他已经参加国内外线上及线下马拉松赛事170余场,累计跑了近4000公里。
对于此次比赛,他的心态很平和,“毕竟年龄大了,不求成绩,只求健健康康跑下来,看看沿途的美景,和跑友们聊聊天……还真没想到我是年龄最大的参赛者。”说到这里,许瑞林哈哈大笑。
在嘉兴本土,也有一位“元老组”跑马“达人”——今年55岁的沈林宝。2020年杭州马拉松上,他曾以净成绩2小时36分10秒获得全马男子“元老组”第一名。“今天跑了2小时45分22秒,没能实现PB(个人最好成绩),不过也算是比较满意的成绩了。”赛后,沈林宝认真做着拉伸动作,显得非常专业。
20000名选手中不乏“显眼包”,他们穿着飞鱼服、小丑装等,装扮成影视、游戏中的各种人物,“混”在参赛者中间,边跑边玩,欢乐无限。
装扮成“黑悟空”的吴萌泽成为摄影记者争相拍摄的对象。他告诉记者,自己是特意从乌鲁木齐飞越4000公里赶来嘉兴参赛的,全程都在抖音平台上进行了直播,将嘉马沿线的美景分享给了全国的跑友。“在我心里,悟空就是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我想把这种精神通过我跑马拉松、直播分享给更多人。”吴萌泽说。
除了个人参赛者,本届嘉马还有众多跑团的加入,集结了长三角地区以及清华大学本部众多校友共300多人的清华大学跑团是其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一个地市级城市能举办这样有分量的赛事,非常吸引人。”清华经管EMBA户外运动协会副会长胡明沛告诉记者,想认识一座城市,跑步是最好的方式。跑团提前3天到达嘉兴,组团瞻仰了南湖红船,品尝了嘉兴肉粽,还参观了嘉兴博物馆及嘉兴校友的企业。这个历史文化、革命文化源远流长、交相辉映的城市,给他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下次有赛事,我们一定再来!”
比赛中,除了全力奔跑的参赛选手,还有一群特殊的跑者在为赛事护航。
全程马拉松3小时配速时段的官方配速员(也称“官兔”)、46岁的“马拉松达人”王东以稳定的配速与3名组友合作,带领200多名参赛选手实现了3小时完赛的成绩突破。赛后,多名实现成绩突破的选手第一时间感谢王东对自己在比赛中的鼓励和帮助。
从在2017厦门国际马拉松上首次出任官方配速员开始,7年来,王东担任过北马、杭马、锡马等多场大型马拉松赛事的官方配速员。2019北京马拉松上,王东实现全马PB,净成绩2小时41分,因为达到赛事组委会要求的2小时45分,他顺利成为本次嘉兴马拉松全马300(3小时)配速时段的官方配速员。“看到这么多跟跑选手在我的带动下实现破3的目标,很有成就感。”王东感慨地说。
5年前就在嘉兴马拉松上担任过官方配速员的郭菲飞,此次再度成功入选“家门口”大赛半马200(2小时)“官兔”,让她兴奋不已。
“我不断提醒跟跑选手调整呼吸、控制好配速、注意节奏,最后几公里时,有几位选手差点坚持不下去,我就一直鼓励他们,帮助他们。”郭菲飞说,能在“家门口”当“官兔”,让她感到无比自豪,也找到了更多成就他人的快乐。
从7年前误打误撞开始跑马,到如今肆意奔跑已成为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郭菲飞坦言,“跑步让我远离了亚健康,更加自信也更加美丽!”
听见—— 一座城市的喝彩
赛道内外皆有情,一场赛事除了有拼搏的参赛者,也离不开幕后工作者和观众。嘉马仅志愿者就超过3000人,他们在起终点、赛道沿途等各个岗位为参赛者提供服务保障。
昨天清晨5点30分,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就早早来到嘉兴大剧院广场,进行赛前的最后准备。检录处、警戒线、医疗点、大屏幕……所有工作都有条不紊。
“能参与这样的大型赛事我很高兴,既能服务国内外的跑友,又能结识很多朋友,我也真切地感受到了永不放弃、坚持到底的马拉松精神。”来自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的志愿者唐仁倩告诉记者。
医疗点上,来自嘉兴大学附属医院(嘉兴市第一医院)的骨科医生娄桢祺和其他科室的3位同事早早地就把医疗设备和药品搬进帐篷。“我们每个医疗点都配备两医两护,像AED、血压计、血糖仪、球囊,包括输液的整套装备都齐全,还有骨科的支架、小夹板等。”娄桢祺说,因为靠近存包点,一早就有选手过来寻求帮助,“创可贴、胶布、喷剂等,一些紧急的出发前处理做了很多。”
马拉松赛事距离长,参赛选手消耗大,有些选手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肌肉疲劳、脱水等伤病。为了更好地为参赛选手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本次嘉马派出了300多人的医护团队、480多人的医疗观察志愿者队伍以及80多名赛道急救跑者,每隔2.5公里就设有一个固定医疗点,全线共28个医疗点,均配备救护车。
比志愿者和医疗小组更早来到现场的,是指挥交通的交警和接驳车上的工作人员。昨天清晨5点,天还蒙蒙亮,4条参赛接驳线路上的接驳车已经开始忙碌起来,全员出动的交警队伍也来到赛道沿线指挥交通。“严格细致,确保选手和观众安全!”这是所有工作人员共同的心愿。
赛道内外,城是人的景,人亦是城的景。
虽然赛事开始时气温较低,但这阻挡不了嘉兴市民关注赛事的热情。长长的跑道两边,站满了热情的观众,他们有的摇动手中国旗,有的高声呼喊,有的伸手与参赛者击掌,纷纷为选手们加油助威。特意从桐乡赶来观赛的张思家告诉记者,他本想参加半马,但没能报上名,于是决定来为参赛选手加油,“起了个大早,就为了来现场给选手们加加油、鼓鼓劲,希望大家都能感受到嘉兴人民的热情!”
一座城市除了林立的建筑,还需要朝气和激情。而高水平的赛事不仅是一张名片,更是一个展示形象的平台。
除了市民自发地加油助威之外,赛事组委会还在赛道沿途设置了50个群众体育宣传点位。击鼓助威、精彩舞狮、腰鼓街舞、啦啦队表演……一系列精彩节目的呈现,为嘉兴马拉松营造了热烈的氛围,跑友们在赛道上拼搏进取的同时,深刻感受到嘉兴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现代风貌和人文气息,也感受到了嘉兴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目之所及皆是景,赛道内外皆有情。随着最后一名选手冲过终点线,2024嘉兴马拉松圆满成功。全面、精细、安全、暖心的赛事服务,也让嘉马收获了更多大众跑者的好评,选手们在嘉马赛道上取得好成绩的同时,也将把对嘉马的美好记忆带去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