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新十年,我们再出发

日期:11-23
字号:
版面:第03版: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       上一篇    下一篇

  

  

  对我们来说,每年都有一个特殊的时间段,名为“乌镇时间”。

  今年,我们再次抵达现场,抵达世界互联网领域聚焦的中心。奔跑在会场,我们倾听互联网前沿思想;行走在乌镇街头,我们看到古镇的千年岁月;坐在电脑前,我们要展现乌镇的变与不变。

  今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开启“新十年”。我们的团队中,有多年跟踪报道峰会的老记者,也有初出茅庐首次参加峰会报道的新记者,就如互联网浪潮中前浪后浪齐奔涌。

  

  愿我们 被科技温柔以待 N晚报记者 黄 烨

  

  “你好,小澜,我可以采访你吗?”10年前的我或许想不到,有一天会采访一个人形机器人。虽然每次都要给“她”几秒钟的反应时间,虽然“她”的回答有些“机械”,但是让人不得不感叹“科技改变采访”。

  从2014年到2024年,我在乌镇看到科技的迭代升级。还记得前几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时,看到机器狗,大家都会兴奋不已,如今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不是我们“刁钻”了,而是许多科技成果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

  科技不是冰冷的,应当有一种向善的情怀。我们在乌镇,见证智能向善,见证数字未来的到来。在未来,愿我们被科技温柔以待。

  在故事里 感受互联网带来的激情 N晚报记者 朱 鑫

  时光荏苒,今年,乌镇峰会已迈入第11个年头,互联网深刻融进乌镇的方方面面。作为记者,我们有幸能在一年一次的采访中,见证改变的过程。乌镇峰会虽然只有几天时间,但我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相继采访了恋上土布的时尚设计师、哈佛归国的乌镇创客、“隐居”水乡的韩国电竞教练、转型做主播的电台主持人、戏剧节幕后工作者等,他们身份不同,但从事的工作都和乌镇互联网文化有关。

  正因为互联网,乌镇才有了这些新职业、新业态。连轴转的采访、写作,疲惫是显然的,但在他们的故事中,我感受到了互联网带来的激情和活力。

  在乌镇,看未来

  

  N晚报记者 唐潇伦

  

  乌镇峰会如约而至,而我,也再次踏上了触摸“互联网之光”的报道之旅。

  在天工的AI全息互动体验舱内,观众只需轻轻拿起桌上的酒樽,便仿佛穿越时空,与唐代诗人李白隔空对饮;在腾讯特别打造的AI照相馆,观众只需现场拍摄一张照片,就能将照片与特定的人物形象进行融合,生成属于自己的AI打卡照片……我体验着各种新鲜事,深感“未来已来”。

  一年一会,收获弥足珍贵。让我们共同期待这段“网事”以更精彩的方式续写,乘着乌镇之水,汇入江河,涌进大海,浸润全世界。

  “再”见,精彩胜似初见

  

  N晚报记者 邓雪珂

  

  烟雨江南、梦里水乡的千年小镇,而今在“互联网之光”的照耀下又一次迸发出绚丽色彩。在这里,古老文明与新锐科技浪漫交融,映照出数字浪潮的汹涌澎湃。

  我很幸运地与之遇见过两次,一次是“十年之约”,一次是“下一个十年”的新约。

  “再”见乌镇,心潮澎湃,精彩胜似初见,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全球最前沿互联网技术,是聆听思考关于时代浪潮下数字文明发展的前沿观点,更是技术让生活更美好的精彩赋能。

  又一年峰会落幕,但由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构建起的未来,已势不可挡。

  从国际友人视角,看嘉兴之美

  

  N晚报记者 徐杨蕾

  

  这是我第二次参与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报道,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这就是我的嘉”国际传播咖荟中,听国际友人交流他们对嘉兴的感受。

  “这是我第一次来乌镇,太漂亮了。”“我特别喜欢吃包子和饺子。”“这是一座很有传统文化氛围的城市。”……在国际友人的眼中,嘉兴散发着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乌镇峰会是一扇窗,让我们透过乌镇,认真聆听前沿思想的碰撞;它也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嘉兴之窗”,让国际友人可以通过“嘉兴之窗”领略中华文化之美,促进文明的交流互鉴。

  连接世界,触摸数字时代强劲脉搏

  

  N晚报记者 秦 易

  

  在乌镇的每一天都惊喜连连。

  除了琳琅满目的科技成果,今年,我有了更多机会“浸泡”在各个论坛里,见证互联网精英、专家学者、行业领袖,围绕互联网发展的方方面面展开激烈讨论。从中我体会到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涉及经济、社会、文化乃至人类命运的深刻变革。

  行走在乌镇,我的身边是不同肤色、语言的朋友。我们一起为展馆里的黑科技而惊叹,为论坛里闪耀的思想之光而雀跃,互联网就像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紧紧相连。

  心之向“网”,继续追“光”

  

  N晚报记者 闫拥洲

  

  昔日青砖黛瓦石板巷,映出今时“互联网之光”。

  我曾多次参与乌镇峰会的采访报道,每一次走进展馆、会议厅,总能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感受到不一样的科技力量。今年,机器人、机器狗、AI体验等随处可见,“有温度的机器人”夏澜不仅知道《南湖晚报》,还能详细介绍……穿行于“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我迫不及待地用镜头记录下每一个瞬间。

  在美丽的乌镇,能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魅力,“互联网之光”正在照亮我们的数字未来。

  同频共振,看见N种可能

  

  N晚报记者 严 涵

  

  古老又魅力四射的乌镇,再一次迎来全球互联网领域的精英,他们在这里展示前沿技术、碰撞智慧火花,让小镇科技“含金量”不断提升。

  触“网”而变,因“网”而新,与乌镇同频共振的,还有在那里创业的广大青年。此次我有幸采访到在乌镇做直播的“80后”邱路,他一年开播近千场,只为当好家乡文旅“推介官”,让更多人看见了乌镇的N种可能。

  年轻人对乌镇的回馈赤诚而热烈,为家乡“圈粉”的年轻人值得点赞,“互联网之光”将持续照亮小镇的前行路。

  听!数字经济腾飞的“最强音”

  

  N晚报记者 周祎欣

  

  乌镇这个傍水而生的江南小镇,如今代表的是中国乃至世界互联网的前瞻思想和前沿科技。今年,乌镇峰会开启“新十年”,也是我第一次参与峰会采访报道。

  短短几天时间,在乌镇峰会这个世界级舞台上,我听到了数字经济腾飞的“最强音”。通过对“90后”创客、墨卓生物“资深科学家”徐云飞的采访,更让我感受到新青年科技创新的决心和实力。

  正如徐云飞所言,这是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拥有科技创新最好的土壤!透过乌镇峰会,嘉兴的“数字基因”愈发鲜亮,吸引越来越多人才近悦远来。

  再次相遇,满是惊喜

  

  N晚报记者 邹 潭

  

  六年前,在绿荫满窗的时节,作为一名游客,我来到乌镇,看到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满足了一个外地人对“江南古镇”的所有想象。

  而今,作为一名记者,再次来到乌镇,我看到的不仅是“江南古镇”,更是“网感”满满的“数字古镇”。这几天,来自世界各地的嘉宾传递了他们对互联网的信心和期待。这里,每一个话题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每一场讨论都激发着创新的火花。

  互联网的力量是无穷的,连接世界,也连接未来。乌镇的“互联网之光”,已化作全球网络中的星辰,愈发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