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日期:11-21
字号:
版面:第11版:曝书亭       上一篇    下一篇

  ◎文苑艺林

  乌镇宿儒吴肖桐

  N颜剑明

  吴肖桐(1848-1935),名宝清、宝卿、宝森,以字行世。父亲吴学俊,字希范,号桐村,颇有文名,曾考取八旗汉官教习,候补直隶州州判,因生性淡泊名利,厌倦官场,旋即南归,四乡贤达慕名争聘。他热心慈善,曾发起修复修真观等旧迹,是乌镇有名的士绅。还在住宅之西筑梅花馆,作为吟诗作赋、修身养性之所。

  吴肖桐是同治六年(1867)石门县丁卯科试的秀才,后授拨贡,然乡试屡试不第。光绪十六年(1890),入成均馆,以训导候选。后在家设馆课徒,因高徒纷呈名噪乌镇及周边。民国初曾任财政部次长、交通银行董事长的卢学溥,小说家、报人严独鹤,茅盾的国文老师沈听蕉,均出自其门下。授徒之余,吴肖桐与父吴学俊利用存藏于南泉祖居永怀堂的家谱残本,重修《洲泉吴氏族谱》,历十余年始成。光绪二十八年(1902),镇绅沈和甫创办中西学堂,开桐乡新学之风气,镇人推吴肖桐为首任校长。六年后,中西学堂改名为植材小学,至今已历百余年,乌镇一地学子,包括茅盾在内,均在此求学,是一所名震浙北的名校。乌青镇商会成立时,又被推为总理。

  吴肖桐尤其热心公益,修葺三元阁,重建三友亭,倡设存仁堂,修复芙蓉浦,乐此不疲,镇人德之颂之。《崇德吴肖桐夫子行述》称其:“地方任恤之事,知无不为,为无不力,可谓因时制宜,得利泽及人者已然,犹每以儒素家风,不能博济社会为憾。”

  吴肖桐晚年安逸,常与友人聚于梅花馆,品茗宴饮,咏诗赏花。1924年,仿行乌镇宣德间逸事,发起“乌戍九老会”,为一时之盛。九老会每年举行四次活动,春夏秋冬,轮流做东,内容无非是游访胜迹,赏花饮酒,作诗唱和,九年下来,共举行了三十六次诗会,诗歌汇编成集,已是相当厚重。吴肖桐年岁最高,公推他为诗集作序,序曰:

  香山九老会,至今犹令人绘图景仰,而我镇踵行其事。初无赫赫之名,不籍隆隆之势,或隐于儒,或隐于农,或隐于商贾。籍分江浙,地属乌青,应天上之寿星,增壶中之岁月,四季有花,相约而会,一时行乐,不醉无归,依次轮流,循环勿替,虽不逮商山四皓,雅不效竹林七贤,乐天知命,勉为无过之民,适性怡情,聊当率真之会。

  1935年,吴肖桐以八十七岁高龄谢世,门生故旧数以百计远道前来唁奠,出殡之日,植材小学全体师生列队路奠,以彰显其功德,哀礼极为隆重,乌镇前所未有。

  吴肖桐有子四人,均有成就,长子吴斯盛,字羹梅,拨贡出身,曾为吏部主事,八国联军进犯京津时,他伺候慈禧、光绪西迁,途中染疾而卒。次子吴斯来,字中薇,附贡出身,曾在无锡为官。三子吴斯美,字镜芙,毕业于新式学堂广译堂(外国语学校),曾任驻印度尼西亚棉兰领事。四子吴斯仁,字然犀,曾任安徽蚌埠中国银行行长。

  乌镇梅花吴氏虽定居乌镇百年,然不忘祖居地洲泉,始终认为自己是石门(崇德)县人,吴学俊以下,子孙多俊彦,每逢科考之年,总是赶到石门县城来参加考试,所以吴肖桐及其子吴斯盛、吴斯来、吴斯美等名字均可在《国朝石门黉案》中寻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