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睦邻议事点”引导居民“纷纷议事”

日期:11-21
字号:
版面:第10版:热线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王卫国 通讯员 宋 春

  

  今年以来,南湖区新嘉街道西马桥社区坚持党建引领,着力打造“组织在邻里共建、难题在邻里共解、服务在邻里共享”新格局,架起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桥梁。

  西马桥社区借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小场景,创造性开设三个“睦邻议事点”:一楼架空层与智慧书房和百姓健身房等居民经常使用的场所内联,外部还设有邻里广场和室外健身区,这个全开放的联结空间自然而然成了邻里之间进行议事和讨论的天然场所。二楼和三楼则设有预约开放式的空中客厅和空中花园,这些空间定期与共驻共建单位联合举办党建联席会议,围绕党建共建、社会治理、社区服务等主题展开,旨在促进各单位之间的协作与合作,形成共驻共建的强大合力。整个党群“睦邻议事点”的布局将三个关键点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和谐自治场景线。

  

  让“民声”落地有声

  在一楼架空层议事点,红枫苑、翠竹苑、绿杨苑、紫藤苑的居民经常围坐在这里各抒己见。“冬天快到了,小区里的树木能不能修剪一下,不然影响采光、晾晒。”“是的,小区的树木长得可真快,锯掉清爽些。”“绿杨苑这边绿化带中有蛾子,带孩子出来怕被叮咬,快点想办法解决一下吧。”参与讨论的西马桥社区党委书记张晔赶紧把居民们的意见记录下来,并牵头召集小区居民代表商议讨论,又与幸福嘉物业和街道爱卫办沟通联系,促使树木遮阳和蛾子乱飞两个问题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睦邻议事点”既解决了群众关心的问题,又发挥了社区“调解器”的作用,让社区与居民、部门与居民之间沟通更加顺畅,群众诉求更快回应。

  西马桥社区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为基点,搭建“睦邻议事点”协商议事平台,将服务阵地向下延伸,架起群众“连心桥”,当好民意“传声筒”。

  

  让居民自治更有效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推广,不少居民开上了新能源汽车,但车主们常有这样的困扰:晚上回家之后,该去哪儿给车充电?

  西马桥小区的房屋大多建造于20世纪90年代,属于开放式老旧小区,普遍存在机动车停车位较少且无固定车位、配备电容不足、线路凌乱等问题,导致充电桩安装困难,成为困扰居民使用新能源汽车的一大难题。

  针对小区新能源车充电难问题,社区召集小区居民代表开展“睦邻议事点”协商议事活动,通过征询了解居民诉求,社区党委再联合业委会、物业进行三方协同讨论,经过多次研究商讨,反复实地勘察,聘请第三方专业团队进行规范化设计,并征询电力、消防等相关单位意见,最后商议决定在小区翠竹苑河边健身步道边相邻的12个停车位上增设12台公共充电桩,受到居民欢迎。“刚买新能源车那会要在外面充满电才能回家,现在小区有了公共充电桩,在家门口就能充电,很方便。”家住绿杨苑的沈家俊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西马桥社区共收集意见建议80余条,并已进行了解决或答复,有效引导居民“纷纷议事”,共同为小区管理、社区治理建言献策。

  

  奏响基层治理和谐曲

  “睦邻议事点”不仅是“群众说事、干部解题”的议事场所,同时也发挥了党员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社区启动了“党员包干联系群众”活动,辖区近百名党员对西马桥小区201个开放式小区楼道进行了包干认领。在开放式小区的每个楼道,谁家有困难要帮忙、有民情要反映,都可以通过楼道口的公示牌找到包干党员。通过践行“我的楼道我来守”承诺,推动党员的身份“亮”起来、作用“强”起来、形象“树”起来。

  议事协商的同时,社区发动广大党员群众积极参与到社区建设中,凝聚众人力量,提升群众自治水平。通过“睦邻议事点”平台,除成功安装公共充电桩外,还引入24小时智能生鲜柜、公共停车位雨棚等多个社区公共空间,并凝聚群众力量成立文明奉献岗义务巡逻队伍,实现了基层治理与民生改善的良性互动,增强了群众的归属感和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