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晚报记者 韩瑜超 通讯员 张怡炜
在昨天结束的第四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中,浙江刑侦代表队获得团体一等奖,嘉善县公安局民警周骏是嘉兴地区唯一参赛的队员。
在每个角落寻找蛛丝马迹,用心倾听每一件物证的“语言”;在犯罪嫌疑人构建的“迷宫”里,破解细微的证据密码……今年34岁的周骏,举手投足间透露着严谨、专注,他何以成为“痕检专家”?
精益求精,鉴定“零差错”
“痕迹检验就是要在每个物证的细微之处尽可能地寻找和当事人有关的蛛丝马迹,稍有偏差失误,就会影响整个案件的方向和定性,容不得半点马虎大意。”周骏是嘉善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民警,毕业于浙江警察学院,他总是要求自己在工作中精益求精。
2013年入警以来,周骏共勘查各类案(事)件现场3700余个,参与检验鉴定350余起,参与命案及重大疑难案件50余起,每一份鉴定他均能做到认真负责、严谨公正,未出现过任何差错,为案件的侦破和诉讼提供了有力支撑。
“还记得第一次出现场,我主要负责配合师傅画方位图和平面图,可直到勘查结束,我也画不出个所以然来。回来之后,师傅三两下就画好了,当时我就暗下决心,要努力成为像我师傅这样的能手。”周骏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正是传统侵财型案件高发期,勘查现场量很大,每次接到现场指令,他都会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力求发现有价值的痕迹物证,为案件突破提供支撑。
2015年8月的一天夜晚,周骏前往一起盗窃转化抢劫案现场。嫌疑人半夜入户盗窃,被事主发现后用随身携带的匕首划伤事主,案件性质恶劣。由于案件发生在乡下,一众民警现场走访并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案件陷入僵局,其他警种都在等待勘查结果。
周骏在犯罪现场仔细搜寻犯罪遗留痕迹,缜密分析获取的物证,在蛛丝马迹中寻觅侦破案件突破口,终于解开了犯罪谜团。“在勘查进出口时,我突然发现阳台挡雨的玻璃外侧有擦蹭痕迹,经搜索和处理后成功提取一枚指纹,最终比中了犯罪嫌疑人,案件得以侦破。”周骏说。
相较于公安部门其他岗位,周骏从事的痕迹检验工作,没有厮杀格斗和刀光剑影,而是要让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开口说话”。在夏季高温天,一天勘查工作下来,他们身上的警服湿透又干不知多少回;在寒冬里,他们勘查的双手冻至麻木……在日复一日的现场勘查工作中,周骏从一名青涩的青年民警,迅速成长为技术中队的青年骨干民警,获评嘉善县优秀公务员5次,获嘉善县公安局嘉奖2次,在浙江省刑事技术技能大赛中获得团体二等奖、个人第三名,被评为嘉兴市十佳技术员。
苦练新技术,创出新战法
近年来,新型犯罪呈高发态势,严重影响了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为此,周骏努力学习新技术、新思维,将视频、DNA、电子数据、大数据研判等新科技和侦查思维融入传统勘查中。
“新型勘查和传统勘查最大的不同就是,如果一年不看不学新勘的案例和知识,就会被淘汰掉。新型犯罪的手段层出不穷,我们只有认真学习,才能赶得上时代的步伐。”周骏说,他每天都要花大量时间自学,跟优秀的同行学,跟网络教程学,跟专业书籍学,还积极报名参加各类技术培训。
凭借好学肯钻的韧劲,周骏的努力有了回报。“这次能代表省公安厅参加第四届全国刑事技术技能大赛决赛是一种荣幸,在为期两个月的集训中,我遇到许多优秀的同行、前辈,这次宝贵的经历也将成为我今后工作的不竭动力。”周骏说。
从2021年开始,嘉善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技术团队创新了勘侦研一体化的勘查机制。作为团队的骨干,周骏每日参加会商,分析一个个现场,给技术员和视频民警提供侦查研判的支撑,最后形成情报产品,再落地打击。“现在,通过全时空、全要素动态勘查,加上多维度的大数据研判,勘侦研结合能力明显增强,同时反哺了现场勘查能力,显著提升了我们的勘查水平。”周骏说。
技术民警相比其他警种,工作单一枯燥,但更讲究细心和耐心,每一起案件都是一场没有硝烟、旷日持久的拉锯战。收集更多有价值的痕迹物证,找到真凶,给受害人一个交代,还社会一片安宁,这既是周骏工作的动力,更是他不可推卸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