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5
星期三
当前报纸名称:南湖晚报

用超级算力探索生命奥秘

日期:11-19
字号:
版面:第02版:古镇来了新青年       上一篇    下一篇

  

  N晚报记者 周祎欣 朱 鑫 通讯员 李思雨 朱凌霄 漫画 张利昌

  

  在京杭大运河北岸、乌镇大道西侧,坐落着号称浙江省“最强大脑”的“乌镇之光”超算中心。这个大方盒子般的建筑,每秒能进行181.9千万亿次计算。“90后”创客徐云飞与超算中心比邻而居,靠着一条专用的算力通道,持续探索细胞深处的生命奥秘。

  在园区门口,记者一眼便认出了徐云飞——他套着一件枣红色的哈佛大学文化衫,穿着运动鞋,戴着黑框镜,显得有些学生气。“从哈佛到乌镇,还习惯吗?”听到提问,只见他直接掏出身份证,一脸笑意,“去年落户的,我已经是桐乡人了,作为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永久举办地,乌镇厚植创新文化,呵护每一个‘创业梦’,不比外国差。”

  人才兴,则产业兴、城市兴。这是双方的相互“押注”,也是两情相悦的双向奔赴。自2021年扎根乌镇后,徐云飞不仅助力我国的单细胞测序技术追上国际先进水平,也成为许多青年创客学习的榜样,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才奔赴乌镇。

  

  古镇来了新青年②

  

  人物名片

  徐云飞,1990年出生于青海西宁,2017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全球表面化学和功能材料领域高被引学者。2021年5月全职回国,加盟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担任“资深科学家”。近年来,他和团队深耕单细胞测序技术领域,多款产品实现产业化应用,成功打破国外垄断。

  

  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

  

  踏入微观世界的一小步, 即是科学探索旅程的一大跃。徐云飞称自己从事的单细胞测序技术是基础科学,只要前进一小步,就能在应用端发挥巨大作用。

  所谓单细胞测序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对单个细胞进行测序分析。传统的测序,建立在多细胞基础上,只能得到一堆细胞的平均数据。“以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我们做的则是把每一个细胞都分析一遍,找出具体有问题的细胞,方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徐云飞解释说。

  比如,病人得了肝癌、肺癌、肾癌等疾病,并不是整个器官生病,而是部分细胞生病。通过单细胞测序技术,能准确判断是哪部分组织,甚至是哪几个细胞出了问题,从而精准治疗。

  然而,过去这项技术以及产品都由国外垄断。“中国的科研机构只能购买国外设备,不仅价格昂贵,也不利于研究推广,更谈不上造福百姓了。”徐云飞惋惜地说。

  梦想的点燃,有时只需一声召唤。徐云飞的职业规划一直是想成为Professor Xu(徐教授),2020年,身在美国的他本想找一所大学继续做研究。就在这时,学长裴颢兴冲冲找到他,开口就问:“要不要和我一起回国,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

  一顿饭的工夫,徐云飞就被裴颢说服了,最打动他的一点,就是回国能让自己发挥最大的价值。在美国,公司要看得到钱才愿意投资,而在乌镇这边,不看项目短期收益,更愿意看长期的社会、经济效益,对青年创业更友好。

  “回国,我们有可能把单细胞测序技术做到世界顶尖,从而改变世界!”回忆裴颢当时的话,徐云飞依旧很振奋。就这样,哈佛博士转型成为小镇创客,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

  

  依靠超级算力打破垄断

  

  除了对科技创新的热情,墨卓生物的落户地乌镇,也给了徐云飞奔赴的勇气。“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的选择!”他把乌镇比作长三角科研圈的“一环”中心,区位、政策优势明显,能很好地链接周边高校、科研院所,同时又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会址,产业契合度拉满。

  2021年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发布高通量单细胞测序文库构建系统;2022年4月发布首款产品,单次运行仅6分钟,单次实验可捕获至多十万个细胞;2022年底,高通量单细胞试剂盒上市,一举打破国外垄断……在乌镇,墨卓生物好像“开了挂”。

  对于这两年取得的成绩,徐云飞直夸:“多亏了超算中心。”墨卓生物在去年入驻乌镇大数据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与“乌镇之光”超算中心仅百米之隔。原本公司使用的是省外的超算资源,不仅价格贵,速度还慢,如今有了自己的专属“网线”,再也没有“排队”的烦恼。

  换装“乌镇之光”超算中心的算力资源后,结合自主研发的单细胞测序系统,检测速度提高约10倍,而成本却下降了30%以上。

  不过,依靠硬件也不能“大力出奇迹”,成绩背后的道路是漫长且艰辛的,徐云飞工位左侧的墙上,贴着一张名叫“球球大作战”的海报,这是他最难忘的一次科研攻关。

  当时,墨卓生物正在研发分子标签微球核心试剂,国内没有先例可循,操作技术难度极高。科研团队需要在直径60微米的水凝胶微球上,负载1亿条人工合成的单链DNA序列,同时还要严格遵循特定的排列顺序。

  为突破这个瓶颈,连续两个多月,徐云飞和团队成员泡在实验室里。“印象最深的那几天,进实验室时天边还挂着晨星,出来时已是繁星满天的深夜。”他感慨地回忆。最终,研究大获成功,产品也已实现量产,成为国内第一款基于液滴微流控技术和光激发分子标签微球的单细胞测序试剂盒,性能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眼下,墨卓生物的研究进程不断加快,已拥有3款拳头产品。“如今的中国,正处于科技创新最好的时代,是科技创新最好的地方,拥有科技创新最好的土壤!”对于未来,徐云飞信心十足。

  

  梦想在乌镇自由生长

  

  与实验室内的“理工男”不同,下班后的徐云飞是个文艺青年。“在乌镇创业,既有世界尖端的竞争,也有古镇独属的松弛。”他每个月都会去乌镇景区转转,每天都在朋友圈分享美景。

  “乌镇是一个将艺术感、科技感以及人文精神结合得很好的地方,既有如诗如画的江南古镇,又有如梦似幻的戏剧节,还能举办像世界互联网大会这样举世瞩目的科技盛会。”徐云飞笑着说,高端行业和烟火生活的巧妙融合,既有紧迫感,又有松弛感,满足了他对理想城市的所有期许。

  “我从小生活在内陆地区,父母对江南水乡挺陌生的。前两年他们来乌镇游玩,看到如此好的创业环境和生活氛围,很放心我在这里闯荡。”徐云飞说。

  落户成为一名新桐乡人,正是徐云飞对乌镇坚定奔赴的生动表达。在他看来,乌镇优越的科技创新环境,对于企业和个人发展如虎添翼。短短几年间,“直通乌镇”产业园建起来了,企业配套服务更加完善;“乌镇路演”高层次人才创业大赛等影响力越来越大,前沿项目和创新成果齐聚桐乡……

  从最初的几个人,到如今的百人团队,墨卓生物的人才队伍日益庞大,创业版图也越铺越大。目前,公司已拥有上海、新加坡和波士顿的三个子公司,后续将在产品研发、产学研融合、出海拓市等方面持续发力。“在乌镇,互联网正赋予创新型科技企业更多可能!”徐云飞说。

  181.9千万亿次每秒,是超算中心的速度;人体约40万亿个细胞,是徐云飞待解的“生命天书”。奔跑在生命科学的赛道上,还有无限可能等待徐云飞去探索,为我国临床诊断和药物开发提供更先进的技术手段。

  

  朋友圈

  来桐乡乌镇创业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之一,这里的区位优势、营商环境和人才政策,让我有机会和团队成员共同奋斗,将前沿技术转化为创新产品,广泛赋能全球的科学研究、精准医疗、药物开发、农林业育种和微生物资源利用等领域。目前,墨卓生物汇集了一批有理想、有智慧、有拼劲的年轻人,这不仅让墨卓生物的稳健、快速和高质量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也有利于形成一个人才和城市互相成就的良性循环。

  ——哈佛大学博士、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创始人裴颢

  

  在徐云飞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扎根桐乡、创业创新的影子。从福建到清华求学,博士毕业后入职乌镇实验室搞科研,我的人生同样因为这场奔赴,翻开了新篇章。在这里,不仅有资金、场地、人才等帮助,还有完整的产业链加持,包括新能源、原材料、互联网科技企业等,更有蓬勃发展的创新文化,助力科研“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乌镇实验室新型功能复合材料研究中心执行负责人江建勇

  

  不仅仅是乌镇,在嘉兴这片沃土上,正聚集着一大批科创青年,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共同的理想砥砺奋进。他们有的在高校,有的在院所,有的在工厂,有的在田间,无论是捕捉光和电的瞬息万变,还是求解生命的艰深奥秘,都秉承着实现科技报国的信念。在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我们更要努力营造尊重科学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让创新文化蔚然成风。

  ——浙江省医学电子与数字健康重点实验室执行主任、嘉兴大学“南湖学者”特聘教授张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