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圆圆
犹记夏末秋初,庐山市海会镇彭山村张家的稻田边,清澈渠水畅流田间,滋润着干渴的禾苗。这条曾让村民“望田兴叹”的“堵心渠”,如今已蝶变为保障粮食丰收的“幸福渠”。
“‘最后一公里’不通,民心就难通。群众的痛点,就是我们监督的靶点。”今年以来,海会镇纪委紧盯村民“急难愁盼”,变“被动接访”为“主动寻访”,组织镇村纪检监察干部深入田间地头,“一线问诊”听民声。
针对村民反映最集中的灌溉“最后一公里”梗阻问题,镇纪委将其列为重点整治项目,推动水利部门全面排查沟渠损毁淤堵情况,分类制订修复计划。整治以来,全镇已实施灌溉项目10余个,惠及彭山村、长岭村等500余户村民。
镇纪委对项目立项、招标、施工等环节实行全流程监督,针对进度滞后、敷衍塞责等问题及时发出提示函,约谈提醒责任人;对作风漂浮、漠视群众诉求的,坚决运用“第一种形态”勤敲警钟。在彭山村沟渠建设中,镇纪委实地督导,就进度问题约谈包挂干部5人次,以监督压力推动责任落实。
整治成效由群众评判。镇纪委建立项目回访评估机制,通过实地察看、入户走访、满意度测评等方式,确保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针对彭山村项目完工后村民反映的“部分沟渠宽度不足”问题,镇纪委督促立即整改,让民生工程真正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