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版)排山村创新集体“三资”经营模式,采取发包、租赁、入股等间接经营方式,引进鹤问湖酒厂、智慧大棚等项目,实现村集体经济从“零收入”到2024年45万元的跨越。如今的八里湖新区,各村都有特色产业,村道平整宽阔,文化广场上常有村民跳广场舞、下棋,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新貌处处可见。
记者手记
从凌晨的晨雾到傍晚的路灯,深入接触塔水桥村,我看见的不仅是一名村干部的忙碌日常,更是一座村庄从“沉寂”到“鲜活”的生动轨迹。
蹲在无花果分拣点,看村民们笑着打包果实,忽然懂了“以点见面”的深意——这个小村庄的改变恰是八里湖新区乡村振兴的生动切片。荒地长出“致富果”,废弃学校变酒店,闲置空地变文化广场,村集体经济从“没盼头”到8个月超60万元,这正是八里湖新区产业赋能的缩影。
正如徽洲村的智能出菇房、排山村的集体经济突破、塔水桥村的烟火气里藏着八里湖新区的振兴逻辑:让每村有特色产业,每户有增收门路,每个角落都满是生活的盼头。这,就是八里湖新区交出的民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