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九江日报

婚礼酒店温情转身“社区食堂”

日期:08-21
字号:
版面:第06版:乡域       上一篇    下一篇

  居民在“社区食堂”挑选美味又实惠的菜品。

  尹建森 江德隆 文/摄

  在柴桑区沙河街道辖区农贸市场旁,投资2000余万元打造的喜事汇婚礼主题酒店,曾是当地新人婚宴的首选之地,可容纳3000人的宴会厅见证过无数喜庆时刻。然而,随着婚宴市场下滑,餐饮行业竞争加剧,酒店开始探索“多条腿走路”的经营新模式,寻求破局之道。

  每天16时30分,酒店侧门飘起诱人的菜香。10余个砂锅在临时摊位上依次排开,红烧肉、卤猪蹄、香辣小黄鱼等20余道热气腾腾的菜品,吸引了不少居民排队等候。工作人员动作麻利,熟练地将顾客选中的菜肴装入打包盒。

  “这几年餐饮行业确实比较难做,市场下滑严重。没有婚宴订单时,场地和员工都闲置着。”喜事汇酒店楼面经理叶水华坦言,“尝试打造‘社区食堂’经营模式,一方面可以让员工有活干,增加收入;但更重要的是方便周边居民。夏天厨房高温难耐,做饭很辛苦,大家来这里打点现成的菜回去,方便、省钱又省力,这是我们最根本的出发点。”

  转型之路并非简单的“降维”。面对居民日均500份的用餐需求,酒店建立了严格的动态淘汰机制:当日销量垫底的菜品次日即刻下架,确保菜单常新。所有食材坚持当天采购,过夜菜坚决不上桌。“卖得好的菜自然保留,卖不动就果断撤换。”叶水华补充道。

  打包外卖对菜品的口感是巨大挑战。为了让原本用于宴会的招牌菜(如:小黄鱼、红烧肉),能经受住居民带回家约15分钟路程的“考验”,后厨团队展开了技术攻关。行政总厨窦治业介绍:“外卖菜与堂食、包厢宴席的要求截然不同。我们的厨师团队针对性地调整了火候控制和酱汁配比,确保这些‘硬菜’带得走、不变味。无论顾客选择哪种就餐方式,都能获得最佳的口感体验。”

  酒店的服务也颇为贴心:居民可按需购买一份或半份,避免浪费;购买时还附赠免费水果和饮料。这种价格亲民却又不失品质的酒店滋味,正悄然改变着周边社区居民的晚餐习惯。居民张女士对此赞不绝口:“本来夏天就懒得下厨,现在在家门口花不多的钱,就能买到星级酒店大厨做的好菜,拿回家吃既美味又实惠,真是太方便了。”

  从昔日3000人宴席的觥筹交错、盛大喜庆,到如今500份餐盒传递的烟火温情、邻里关怀,喜事汇酒店的这场转型探索,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的厨房产能和专业团队资源,更将精致的烹饪技艺化作老街坊日常饭桌上的暖心味道,在行业寒冬中开辟了一条充满人情味的发展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