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九江日报

精医攀峰书新篇 厚德润民绽芳华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5版:2025中国医师节       上一篇    下一篇

  微创技术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知名专家来院技术操作指导

  爱心自助配餐间让患者吃上既可口又营养的饭菜。

  行政后勤人员持续开展导医导诊志愿服务。

  走进老年公寓开展关爱老年人科普义诊活动。

  “专家健康科普宣讲团”义诊宣教惠民生。

  贺 文 本报记者 王红旗

  今天正值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从清晨开始,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医务人员便忙碌在门诊、病房、手术室……

  历经七十余载风雨洗礼,医院在岁月沉淀中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近年来,医院以“靠大联强”搭建发展阶梯,以技术创新磨砺济世锋芒,以服务优化传递医者温情,以公益担当厚植为民初心,三年来实现CMI值提升8.8%、三四级手术增长6%、平均住院日下降3天的稳健发展,前沿技术如雨后春笋般落地生根,群众看病就医的获得感持续增强。成绩的背后,是全体医务工作者夜以继日的钻研与奉献,他们大力弘扬崇高职业精神,传承“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成为守护健康九江最坚实的“医”靠。

  联强聚智

  筑巢引凤强根基

  “家门口就能让国内知名专家看病,疑难杂症再也不用出远门了。”——这是九江市民在市三医院就医时最真切的体验。

  日前,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胸部肿瘤一科病房内,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副院长周福祥教授正在仔细听取经管医师的病史汇报,结合对患者的细致查体,就诊断、治疗及观察要点进行详尽的讲解与指导。无独有偶,胸外科病区里,江西省人民医院胸外科主任徐全教授参与疑难病例讨论,并指导手术。这样的场景,在该院已经成为常态。

  聚力打造医学高地,全力服务广大患者。医院坚定走“靠大联强”之路,巧借“他山之石”铺就发展基石,与8家省级以上医疗机构建立“专科联姻”关系;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江西省妇幼保健院及江西省胸科医院的知名专家定期来院坐诊、查房、手术,累计开展联合查房85次、疑难病例讨论42场。这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联强聚智机制,让优质医疗资源如活水般持续涌入。

  人才重“引”,更贵在“育”。医院加速推进高层次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继引进肝病学博士沈国俊后,近两年又成功引进心血管内科学科博士方石虎、中医外科学(皮肤病方向)博士牛凡琪,为特色专科建设注入新动能;选派骨干医师赴国内知名医疗机构进修,学成归来的医师将省级乃至国家级先进医疗技术引入临床、惠及患者,已催生17项创新成果。

  通过“靠大联强”与人才引育的深度结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不仅让九江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内、省内一流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更显著提升了自身诊疗水平,真正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下”的良性循环。

  精进不止

  技术突围破难题

  患者评价医院的核心标准,莫过于“能否得到精准诊断、有效治愈”。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以持续的技术创新直面疑难重症,不断突破诊疗瓶颈,用实力回应这份期盼。

  今年4月,一位71岁的复发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生命危在旦夕。神经外科二组负责人陈进团队借助颅内动脉3D血管造影术精准定位瘤体,随后操控直径仅0.3毫米的微导管,在纵横交错的血管中灵巧穿行,最终成功输送并释放支架及弹簧圈,完成动脉瘤填塞,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是医院首例“颅内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彰显了医疗技术的重大突破。

  55岁的余大姐与尿毒症抗争逾7年,因反复血栓导致上肢动静脉内瘘功能丧失,赖以生存的半永久透析导管又突发堵塞,毒素在体内急剧累积。术中,导管周围被纤维蛋白鞘紧密包裹,强行剥离极易引发血管撕裂大出血。血管外科主任吴卫东团队迎难而上,成功实施“半永久透析导管纤维蛋白鞘球囊扩张松解术+上腔静脉造影+球囊扩张+半永久透析导管更换术”,为患者点亮了生命希望。

  这些挽救生命的案例,正是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持续强化专科能力、精研技术的生动注脚。医院以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积极申报并成功开展冠状动脉斑块旋磨术、半植式鞘内泵植入术、径向超声引导下(R-EBUS-TBLB)透支气管壁肺活检术等16项新技术新项目。科研创新同步发力,SCI论文发表量与省级课题立项数同比增幅达50%,学科影响力显著提升;同时,医院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举办2025年九江市肿瘤综合治疗学术大会、九江市传染病专科联盟成立大会暨学术会议,为全市肿瘤学、传染病学专业人员搭建起高水准、高质量、高效率的交流平台,持续推动九江肿瘤、传染病防治事业迈向新高度。

  温情脉动

  人文医养润心田

  “您好,我是今天的志愿者,有任何需要随时喊我!”每天重点时段,由行政后勤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团队总会准时出现在门诊大厅、彩超室、影像科等重点区域。他们身着红马甲,穿梭在各个角落,用耐心解答疑问,用爱心化解焦虑,成为医院里一道温暖的流动风景线。

  医院聚焦群众看病就医的“急难愁盼”,在就医流程上做“减法”,在暖心服务上做“加法”。主要负责人带队,优化门诊功能布局,按系统疾病重新规划就诊区域,推动服务模式从“患者到处找医生”向“医生围着病人转”转变。“一次挂号管三天”延长有效期,为孕检的吴女士省去重复排队的麻烦;检查结果互认,让辗转多科的陈大爷少做CT;床旁结算服务,帮助术后虚弱的张先生免去上下奔波之苦……这些看似微小的调整,累计为群众节省费用30多万元。

  深耕人文关怀,拓展服务维度。医院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推出线上护理咨询服务,开展“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让患者居家就能享受到资深护士提供的个性化康复指导以及PICC维护、输液港维护、新生儿沐浴等专业服务。推行“无陪护”病房模式,专业陪护人员24小时为住院患者提供贴心护理与生活照护,减轻家属负担,帮助患者康复;同时,持续强化安宁疗护服务,通过精细化疼痛管理、中医理疗、音乐舒缓疗法、生命回顾访谈等个性化照护,让癌症患者的最后时光始终充满尊严与安宁。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服务升级的背后,是一群医者以仁心践初心,用行动诠释“医者父母心”的倾情付出。介入科主任吴飞强忍肾绞痛,始终坚守手术台,高质量完成6台手术,牢牢把握患者的最佳治疗时机;中医康复科负责人王晓飞凭借精湛手法,徒手精准复位骶髂关节,瞬间解除患者半个月的腰痛之苦;内分泌科副主任蔡魏为饱受糖尿病困扰的65岁退役军人量身定制方案,耐心指导健康管理,帮助其空腹血糖稳定。他们将“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每一次问诊、每一台手术、每一项护理服务之中,用专业与温度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为这句庄严承诺写下最温暖的注脚。

  公益惠民

  大爱笃行践初心

  心系百姓健康。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始终将社会责任深植发展血脉,以精湛医术和惠民举措践行公立医院的使命担当,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医者情怀。

  健康守护进万家。医院集结精锐力量组建“专家健康科普宣讲团”,深入社区、乡村、企业、学校等场所,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健康义诊+科普讲座”50余场。从测量血压、解读报告到讲解慢性病管理,把权威健康知识和便捷医疗服务送到居民身边,让健康守护触手可及。

  癌症防治筑屏障。作为江西省癌症中心肺癌高危人群筛查项目的具体实施机构,医院在全市组织开展肺癌高危人群免费筛查工作,通过“早发现、早干预”,及时发现早期癌症和癌前病变,着力降低癌症发病率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期,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目前,全市肺癌高危人群评估筛查正高效推进,努力构建区域癌症防治网络。

  尊崇之光暖兵心。自2024年8月获批“九江市退役军人优待医院”以来,医院倾力落实“四优、四免、四专、一享”全方位优待政策。截至目前,已为1068名退役军人及优抚对象建立专属健康档案,提供门诊服务2781人次,收治住院616人次。医院推出住院费用减免、免费停车、营养早餐、专属纪念品等一系列惠民举措,累计减免费用22万余元,用实实在在的关怀赢得患者信赖与社会赞誉,让尊崇与温暖浸润每一次诊疗服务。

  千帆竞发立潮头,仁心仁术佑生命。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的每一步发展,都铭刻着医者精医尚德的执着追求,浸润着厚德济世的赤诚情怀。在这片播撒大爱的热土上,全体医务工作者将砥砺前行——以忠诚铸就医魂,以仁术守护健康,以初心践行使命,在救死扶伤的事业中谱写一曲曲生命赞歌,为健康九江建设贡献更强劲、更温暖的医者力量。

  本版图片由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