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九江日报

中医惠民守初心 赣北杏林暖人心

日期:08-19
字号:
版面:第04版:2025中国医师节       上一篇    下一篇

  市中医医院在2025城市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发言。

  市中医医院开设治未病特色专科门诊。

  市中医医院启用九江市首个智慧共享中药房。

  市中医医院开展医疗应急救治演练。

  市中医医院举办中医药文化夜市。

  市中医医院积极开展导医导诊导检等志愿服务活动。

  王絮菲 曹雪琪

  在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中,在名医传承与惠民初心的辉映下,九江市中医医院以守正创新的实践,诠释着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从智慧药房的便捷服务,到经典病区的特色疗法;从“床旁结算”的贴心关怀,到深入基层的惠民行动——医院让千年岐黄之术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值此中国医师节,本报带您走进这家医院,探寻其背后的温馨故事。

  守正创新融古今 优质服务润民心

  从一剂汤药到智慧药房,从诊室改造到全域服务,从特色诊疗到智慧医疗,从便民惠民到基层延伸……走进九江市中医医院,扑面而来的是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医疗服务的完美融合。近年来,医院坚持以患者需求为导向,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医疗服务新体系,成为赣北地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闪亮名片。

  科技为传统中医药插上腾飞翅膀。市中医医院作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智慧中医医院试点单位,建成全市首个智慧共享中药房,实现“在线审方-煎煮-配送”一站式服务,彻底解决患者“煎药难”问题。无论患者在市中医医院还是中医专科联盟成员单位就诊开方,都能享受统一标准的中药配送服务。医院还上线全市首个智慧药学服务平台,资深药师提供“一对一”个性化用药指导,让传统中医药搭乘信息化快车。通过国家电子病历4级和互联互通4级认证后,医院在全市率先完成智慧病房升级,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互联网医院更提供在线诊疗和护理上门服务,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守正创新彰显仁心惠民本色。在这里,中医药不再是古籍中的理论,而是百姓触手可及的健康实践。医院深挖经典名方,推出9种保健茶饮、5种保健香囊、4种足浴包、2种保健药枕,临方加工部还可个性化定制丸剂、膏方等传统剂型。治未病特色专科门诊开设失眠、减肥、亚健康等11个特色门诊,由资深中医团队提供体质辨识、亚健康调理、季节养生等全方位服务,切实推广“治未病”理念。创新设立的中医经典病区专注心肺疾病和骨伤治疗,运用30余项中医适宜技术,实现100%中医治疗参与率。医院还通过“中医药文化夜市”、八段锦进校园等活动,让数万群众近距离感受中医药魅力。

  匠心独运推动服务全面升级。医院实施“大门诊”发展战略,对门诊区域进行全面改造:科学规划诊区布局,内科、外科、骨科等功能分区更加合理;新增74个门诊,其中38个为专病门诊;国医馆、儿科中医特色治疗室等区域焕然一新。特色诊疗方面,干眼治疗区创新引入中医熏蒸、雷火灸等疗法;骨质疏松多学科联合门诊整合骨伤科、内分泌科等专家资源,为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全周期健康管理。

  温情服务诠释医者仁心。医院创新推出多项便民举措:全院推行“床旁结算”服务,患者在病房即可办理出入院手续,该举措获评省市“十项重点便民措施”优秀案例;实施“挂号一次管三天”和检查结果互认制度,大幅节省患者时间;夜间门诊三年来累计服务超3万人次,有效解决上班族就医难题。

  在细节处见真章:免费提供中药养生茶饮,设立母婴室和杏林书吧,让候诊更舒适;增设导诊志愿服务岗,自助服务终端增至30台,显著缩短等候时间;一站式服务中心年均服务7万余人次,构建从预约到回访的全流程服务体系。

  在这里,古老智慧与现代科技交相辉映,人文关怀与精湛医术相得益彰,让中医药服务真正走进百姓生活。

  专科集群攀高峰 中西并重树标杆

  2025年,市中医医院迎来发展里程碑——荣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并成功跻身全国三级公立中医医院绩效监测A等级行列,成为九江市首家获此殊荣的中医综合医院,综合实力进入全国前20%。这一成就不仅是对医院医疗质量、运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权威认可,更彰显了其中医药传承创新实践的卓越成效。

  专科集群引领发展,打造中西医结合新高地。作为区域性中医医疗中心,医院以专科建设为抓手,构建起多层次、广覆盖的诊疗体系。肾病科、骨伤科、重症医学科新晋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与原有的4个国家重点专科、19个省级重点专科及12个市级重点专科共同形成“龙头引领、梯次发展”的专科集群。医院牵头成立江西省中医紧急医学救援质控中心、江西省中医骨伤(腰痛方向)质控中心,以及江西省中西医结合肾病、脑病专科联盟等9个市级质控中心,通过优质资源下沉有力提升区域医疗水平。

  中西医深度融合,激发急诊救治新活力。医院创新将中医特色疗法融入急症救治体系,通过中药急煎服务配合针灸、火罐等外治疗法,结合退热生津饮、解痉止痛汤等特色方剂,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医结合急症救治方案。卒中中心和创伤中心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急诊科创新实施分级分诊系统,使危重患者识别准确率达95%,为抢救赢得宝贵时间。

  科研教学双轮驱动,释放中医药创新动能。医院坚持“科研+教学”协同发展,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等多项突破。近5年立项课题384项,发表SCI论文51篇,获多项专利授权。6个院内制剂成功转化,同时获批联盟内调剂使用,形成“临床-科研-转化”的良性循环。医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顶尖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通过技术平移和学科共建持续提升专科实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中医专科集群。

  从国家级荣誉到患者口碑,市中医医院以专科建设为基础、中西结合为特色、创新发展为动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发展的优异答卷。

  名医薪火传经典 筑巢引凤育英才

  在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市中医医院始终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立院之本、强院之基。通过“引才、育才、留才”多措并举,构建起结构合理、技术精湛的人才梯队,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医院汇聚了一批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医药专家团队:拥有5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1名省国医名师、13名省名中医、17名市级名医/名中医以及10名江西省中医药青年骨干人才,形成了完善的老中青三代传承体系。为提升学术影响力,医院先后引进国医大师王新陆工作室,以及岐黄学者方邦江、高颖等名家工作室,依托陈涤平中医治未病专家团队工作室、严东标国医名师工作室等平台,组建专业治未病服务团队,将名医大家的学术经验转化为惠民服务。

  在人才培养方面,医院创新构建“理论+实践”双轮驱动机制。通过优化“师带徒”培养模式,定期组织临床跟师学习,促进中医经典理论与临证实践的深度融合。同时,实施“骨干下沉”工程,选派优秀医师深入社区和县级医院,推广针灸、推拿、中药贴敷等中医适宜技术,累计服务基层患者5万余人次,让优质中医药服务惠及更多群众。

  教学能力建设成效显著。医院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8人,在培专硕研究生67人,2025届研究生招生规模达45人,研究生培养工作实现新突破。依托江西中医药大学优质资源,面向基层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班、岐黄经络研修班等项目,累计培训基层骨干700余名,培养规培生、实习生2000余人,为中医药事业输送了大批新生力量。医院持续强化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双提升,以更专业、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切实履行中医药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杏林春暖济苍生,橘井泉香润赣鄱,九江市中医医院以传承千年的岐黄之术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彰显着新时代中医人的使命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医院将继续以仁心仁术守护百姓健康,以传承创新推动中医药发展,用更精湛的医术、更优质的服务、更开放的胸怀,让千年中医智慧在新时代绽放更加夺目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