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广国清 金 明
城市治理,一头连着发展,一头系着民生。
近年来,瑞昌市创新思路,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用“绣花功夫”雕琢城市,用“科技智慧”赋能善治,全力推动城市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通过推动从单一执法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向主动服务、从传统管理向智慧治理的“三个转变”,严把矛盾风险“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巩固”三道关口,探索出一条赋能城管化解矛盾风险的新路径。如今,瑞昌市城市管理投诉量同比下降50%,矛盾纠纷化解率攀升至98%,群众满意度显著提高,城市治理呈现出全新面貌。
严把事前预防关
织密全方位“防护网”
“以前没管理的时候大家都在抢位置,互相之间争争吵吵甚至大打出手,现在每月一抽签,位置好坏全凭自己的运气。”日前,在瑞昌市公园路与三径路摆摊的张水枝紧紧握着城管队员陈辉的手说道。原来,陈辉在网格巡查时发现,此处马路市场不仅严重影响居民出行,也带来环境卫生问题,更衍生出诸多矛盾纠纷。城管部门全力推动就近设立流动摊贩临时安置点,每月抽签选取摊位位置,避免引发矛盾冲突。这正是瑞昌市赋能城管严把事前预防关,织密矛盾风险“防护网”的一个生动缩影。
立足人防物防技防,推动矛盾纠纷预防在前。深化“双网”融合,坚持以网格化管理为核心,结合城市管理特点,因地制宜将城区划分为21个城管区域,融入城区193个综治网格,实现精准对接,配备城管队员,实行定员、定岗、定职。城管队员不仅是城市的管理者,还是网格的办事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法制宣传员、群众服务员。同时,充分发挥城市管理“人感+智感”作用,强化城市管理问题和矛盾纠纷的发现能力。依托智慧城管平台,搭建起城市智慧治理的“中枢大脑”,打造可视化指挥调度系统,构建15分钟的城区应急响应圈。此外,通过热点问题、热点区域分析,精准识别潜在矛盾纠纷、风险隐患。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监测发现并预警20余起潜在问题,受理问题案件超万件,结案率98.58%,实现80%以上的矛盾风险提前预判。
“双线”直通机制的建立,更是推动各类问题早发现、早预警、早化解。在线下,百余名城管队员下沉社区,成为居民的贴心人。在线上,全面畅通网络渠道,组建流动摊贩工作群,通过“群内接单-现场处置-反馈评价”模式,及时化解占道经营、噪音扰民、摊贩纠纷引发的矛盾风险。
严把事中处置关
激活多元共治“动力源”
城之治,机杼万端。综合治理的关键在多元共治,核心在前端化解。瑞昌市委政法委、市城管局联合推动创新“三分”法主动融入基层治理,介入矛盾风险,助力化解各类基层矛盾风险。
分级处理,精准施策。对巡查发现的矛盾纠纷、风险隐患,做到精准划分、快速处理。对简单易处理的,如邻里纠纷等,由城管人员立马介入、立即化解。近日,该市某小区两位居民因空调机位问题发生争吵,城管队员巡查路过,当即上前了解情况并耐心调解,最终让双方握手言和。对复杂难认定的,如治安纠纷等,由城管人员现场记录、留存证照、保存证据等相关信息,维护现场秩序,待移交公安等专业部门现场处理。
分析智能,科技赋能。开发应用“城管通”APP平台,集移动考勤、问题上报、智能定位、案件分类、上传照片、视频取证、动态监控于一体,实现对占道经营、违章停车、环境卫生、违建乱搭等相关问题的智能巡查、智能采集、智能分析和智能上报。
分类流转,协同共治。对通过手机“城管通”上报到智慧城管平台的问题,第一时间快速分类,精确分派至对应部门处置。对于范围较广、较为复杂的矛盾纠纷,流转至属地街道、属事部门;对于跨行业跨部门的重大疑难纠纷,立即上报市综治中心,实现高效流转、协同处理。
严把事后巩固关
确保常态长效“稳扎根”
些小功夫终不改,春风化雨自扎根。自开展探索赋能城管融合治理工作以来,瑞昌市积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跟踪问效,助力化解矛盾风险常态长效。
“我们对上报到智慧城管平台的各类问题,建立问题台账,每周定期报备,与市综治中心建立起信息共享、问题共处的良性互动机制。”瑞昌市城管局负责人表示,对成功化解的各类矛盾风险,按照“一事一档、全面梳理、分类归档”的要求,整理巡查记录、上报信息、文书图视材料等结案归档,定期回访回看,防止反弹回潮。
强化法治护航,为城管工作提供坚实法律保障。专门聘请2名法律顾问,参与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及法律风险的处置,定期组织开展执法规范培训,确保城管工作依法推进。积极推行温情执法和柔性管理,加强城区人行道车辆和非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有效减少城区违停现象,提升市民满意度与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