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4
星期二
当前报纸名称:九江日报

鄱湖万羽归 守护映初心

日期:08-16
字号:
版面:第01版:头版       上一篇    下一篇

  首次在江西发现彩鹮筑巢繁殖。(照片由吴城站提供)

  本报记者 沈明杰 胡依倩

  鄱阳湖的晨雾中,白鹤掠过赣江、修河与鄱阳湖交汇处的湿地,羽翼振起的水纹里,倒映着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护鸟的四十载春秋——

  从七人孤勇到全民守护,从以身护鸟到科技护航,吴城站的故事在鄱阳湖的风里生长。当彩鹮选择在此延续血脉,当“吴山”用翅膀画出归途,当白鹤航线上中俄蒙三国达成共识……这些生命间的温柔契约,正是对“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盛景最赤诚的续写。

  彩鹮安家处 四十年守护如磐

  今年初夏,鄱阳湖湿地的晨雾中,数只彩鹮正从附近农田和树林中收集树枝,带回水域中心的树林进行筑巢。这是首次在江西发现彩鹮筑巢繁殖,曾经在中国几乎绝迹的濒危物种在此安家,成为生态改善的无声证词。

  “今年4月,是观鸟爱好者率先发现了它们的踪迹,后来关于筑巢的信息也是通过他们得知的。站里工作人员随即跟进,开展了定期监测。”江西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吴城站站长唐超群介绍,最初大家以为这可能是偶然出现的“迷”鸟,没想到它们选择在这里安家落户,现在已经孵化第三窝雏鸟了。

  彩鹮翅膀扇动的微风,穿越了四十余年时光,拂过1983年那个寒夜。在永修县吴城镇一处林站仓库里,炭条在斑驳墙面上刻下誓言:“只要鸟还在这,我们就不走。”炉火映红七位护鸟人疲惫却坚毅的脸庞。

  湖面之上,是候鸟振翅高飞的自由;湖面之下,是斩断伤害候鸟黑手的斗争。

  鄱阳湖保护区因发现白鹤而成立,吴城站随之建立,这些护鸟人凭借勇气和担当,为万千生灵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他们曾徒步几十公里穿越沼泽巡护,在刺骨的湖滩中拆除盗猎者设置的“天网”,用胸膛挡住盗猎者的鱼叉。作为当地人的王小龙,更是为此得罪了不少乡邻,面对“捅你几下”的威胁,他只淡然一笑:“鸟儿就像我的孩子,它们能安全飞翔就够了。”在他们的守护下,辖区连续20年未发生重大偷猎候鸟和破坏候鸟栖息地案件。

  四十余年风雨兼程,誓言早已融入血脉。当2020年鄱阳湖突发洪水时,年过半百的老党员郝能祖挺身而出,和站里年轻人一起把洪水挡在门外,保住了珍贵的候鸟标本和档案资料;当2024年除夕万家团圆时,高翔迎来连续第15个在湖区值守的除夕夜,他以坚守将“团圆”二字,写成了鄱阳湖万羽翔集的平安……

  一代代护鸟人接力守护,累计巡护超40万公里,终换来这片33.6万亩湿地的平安与生机。(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