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王 洋 李玉兰 胡晓军
8月9日,《光明日报》9版整版专栏稿件《“国际湿地城市”,魅力不一般》,其中以《看江西九江:“长江最美岸线”》为题,单条报道了九江为了守护候鸟家园,接续推出一系列举措,在提升湿地生态价值的同时,构建人与候鸟和谐共生的家园。
“嘘——别作声!快看,青头潜鸭在莲蓬丛中捕食咧!” 站在江西九江青栖湖湿地观鸟台上,港口街镇护鸟队队员李洪宝压低嗓门,朝身后队友招了招手,队友心领神会赶忙架上望远镜。
“扑通……扑通……”透过望远镜,只见四五只青头潜鸭争先恐后地扎进水中,扑棱起朵朵水花。
青头潜鸭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是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区最受关注的关键鸟种之一。“青栖湖靠近鄱阳湖,每年青头潜鸭、白鹤、小天鹅等2万多只候鸟在此越冬。2024年,青栖湖发现了400只青头潜鸭!”李洪宝介绍,“这些年青栖湖湿地环境越来越好,部分青头潜鸭留在本地,候鸟变留鸟,跟我们村民做起了‘邻居’。”
为了守护候鸟家园,一系列举措接续推出:营建生态缓冲带、种植沉水植物、管理洲滩植被……青栖湖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提升,成为远近闻名的观鸟地。
“区里还组建起护鸟队,队员全年上岗巡护,重点时段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李洪宝说,青头潜鸭秉性怯生,今年上半年的筑巢繁育季,大家伙严阵以待,直到6月底30多只鸭宝宝出巢才松了一口气。
九江坐拥152公里长江岸线和鄱阳湖2/3的水域,湿地面积约30.5万公顷。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使九江成为东亚-澳大利西亚水鸟迁飞路线上的重要节点。九江市野生动植物保护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三年水鸟物种数与种群规模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4.9%和10.8%,整体增幅达36.6%。
亮眼数据的背后是九江对湿地的倾力守护。近年来,九江着力打造“长江最美岸线”,长江干流九江段断面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青栖湖水质常年维持在Ⅲ类以上,同时根据水文节律利用排水站灵活控制水位,为青头潜鸭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环境。”九江市柴桑区林业局副局长颜小菊说。
九江还探索建立了“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合作参与”模式,建立了湿地保护综合协调机制,在提升湿地生态价值的同时,构建人与候鸟和谐共生的家园。例如,建成10个小微湿地保护和利用示范点,完成440多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启动湿地系统智慧监测体系,开展后备湿地资源库建设,打造一系列湿地空间……
江西湖泊湿地面积最大的都昌县,正着力推动湿地生态治理市场化运作。用地单位通过县里的湿地资源运营中心,购买相应的湿地占补平衡指标,即可进行湿地占用申报,节省工程项目建设前期的时间和人力成本。
凭借生态优势,永修县打造吴城候鸟小镇,推出“春赏花、夏戏水、秋采摘、冬观鸟”的旅游线路,带动上千名村民增收致富……(下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