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昌清
从法医专家到反诈尖兵,深耕刑侦一线20年,以法医的精准研判思维破解反诈难题,靠“精准宣传、高效预警、规范劝阻”筑牢群众财产防线,用“三能”担当守护万家“钱袋子”。
倪伟勇,1982年出生,金华人,2004年参加公安工作,现任丽水市公安局刑侦支队(禁毒支队)新型犯罪侦查大队副大队长。从警以来,他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2020年投身反诈工作后,他带领团队避免群众被骗过亿元,以法医与反诈的双重坚守践行“三能”要求。
法医底色:
在“解剖”中练就精准思维
自2004年从事法医检验鉴定工作起,倪伟勇就与“精准”两字绑定。他赴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等地进修,融合临床与法医知识,攻坚多起人身伤亡案。
16年间,他年均勘查30余起现场、检验近100具尸体、做逾100起伤情鉴定、审核近200份文书,累计办理疑难大案近100件。2009年,他担任市公安局刑科所法医室主任,2015年后年均参与省公安厅疑难案件会诊近10次。
倪伟勇推行损伤鉴定会诊制度,年接待来访咨询100余人次,助力“最多跑一次”。自2013年起,他连续四届获评全省刑事技术破案能手,2014年入选全国公安刑事科学技术青年人才。
2020年,电诈案件高发,“打击、追赃、挽损”三难凸显。此时,深耕法医16年的倪伟勇,带着“解剖真相”的本领转战反诈战场。
“法医核心是解剖现象、还原真相,细节藏答案。”而这一信条,也成为了他反诈的锐利武器。
精准宣传: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
倪伟勇转型攻坚,把“解剖刀”对准了诈骗套路。
刚接触反诈工作时,倪伟勇用法医复盘功夫拆解案件,发现“防在前、预在早、阻在小”才是关键。
随后,他转而将“解剖刀”对准诈骗套路。
回访时,“看过宣传仍被骗”的话语刺痛了倪伟勇。他分析案件,摸透骗子套路:专找“感兴趣的人”或“有顾虑的人”。
精准宣传随即落地。他和同事进企业讲刷单、交友等骗局,进校园讲明星应援等陷阱,进社区分析公检法、理财等诈骗,去农村说冒充领导借钱等套路。
他还联动多方“精准投喂”,通过银行给高净值客户讲解理财诈骗,联合民政部门给单身群体讲述婚恋陷阱,协同市场监管部门给财务人员阐明转账猫腻。
宣传形式也随着群众的喜好不断迭代——推文讲剧情,短视频戳要害,短信点骗局。慢慢地,“老倪说反诈”团队成为了当地反诈宣防主力,至今已推出30余场宣讲、50余部短视频、300余条推文,还拿下了丽水“十佳普法项目”。
建“铁三角”:
让预警反制快过骗子
预警反制是反诈最直接的防线,但难题也显而易见:信息杂、精准度低,既耗精力又没效果。
2021年,一名老太遭遇冒充“某国外交官”骗局,即使删除对方微信后,她仍有不舍:“警官,他以后找不到我聊天了怎么办?”这话让倪伟勇心头一震,他立即复盘案件,梳理出受害者共性,发现特定群体被骗概率更高。
随即,他牵头组建“专业+技术+基层”的“铁三角”团队,复盘千起案件,收集海量数据,给易受骗群体画群像:民航出行者易遭遇机票退改签诈骗,房东易遭遇租房诈骗等。
团队融合16类数据,建立包含12类标签的易受骗群体库。预警数据与这个标签库一碰撞,就能精准筛出“高危人群”。
这套系统的成效很快就显现出来。2025年以来,命中全市预警线索8.23万人次,3万人次得到精准宣防,1.6万条中危预警被优化处置。相关案例还获评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
定标准强协同:
织密劝阻拦截网
丽水地域广阔,70%的劝阻工作压在30个中心城镇派出所,人少、专业不足等问题较为突出。
倪伟勇推行“一体化接警,扁平化劝阻”方案,整合全市反诈资源,市级统筹电话劝阻、负责资金止付;市县研判核查,派出所和网格员见面核实。他还编制手册、开展培训,提升基层劝阻能力。同时,倪伟勇牵头搭建部门协同网,与市人行等单位沟通,定下相关规矩,解除行业后顾之忧。
四年来,丽水累计劝阻193万余人次,止付资金3亿余元,避免损失过亿元,电诈案件量、损失量分别下降49.63%、50.14%,相关经验获评省“金融反诈先锋”案例。
如今,倪伟勇仍在与骗子赛跑,办公室的灯也常常亮到深夜。“只要能多守护住一个‘钱袋子’,再累都值。”这名“老兵”用20年坚守,写下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