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贸促会”联动发力 中外当事人共享高效暖心司法服务
日期:09-29
通讯员 童法
“钟法官,第一期款项当天就收到了。多亏了你们,我们才能这么快拿到钱。”近日,桐乡市人民法院诉讼服务大厅内,某进出口公司的刘先生将一封感谢信送到了民事审判三庭(知识产权庭)庭长钟一鸣手中。
这是一起涉外买卖合同纠纷。借助嘉兴法院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嘉兴市委员会建立的涉外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法官与中立调解员协同发力,克服语言障碍、跨国交易等难题,仅用3天时间便妥善化解了纠纷,让中外当事人共同感受到中国司法服务的效率与温度,获得双方一致认可。
该案是嘉兴地区涉外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合作备忘录实施后,达成调解协议并经法院司法确认的案件,体现了涉外商事纠纷专业型诉调对接机制的独特价值,为企业节省成本、减轻诉累提供了便捷的解纷途径,是人民法院以法治之力护航“一带一路”经贸往来的生动实践。
多年合作伙伴对簿公堂
某进出口公司与某外商公司素有业务往来。今年6月,双方对账发现,某外商公司尚有15万美元货款未支付。今年8月,因沟通未果,某进出口公司将某外商公司及其独资股东A先生诉至桐乡法院,要求付清货款。
案件受理后,承办法官钟一鸣及时联系双方了解情况,但一开始便遇到语言障碍。由于A先生不熟悉中文,钟一鸣多方尝试,才勉强就涉诉情况与其完成初步沟通。
经了解,双方曾长期保持稳定合作关系,除该笔货款外,其他交易并无争议。某外商公司此次是因资金周转暂时有困难,并非有意拖欠,双方具备良好的调解基础。“若能通过调解解决争端,既可以避免因语言不通问题而产生的高额翻译费用,也能规避涉外诉讼流程过长的问题,最大限度减少诉讼对双方经营的影响,同时有利于修复商业关系,为后续合作创造可能。”钟一鸣说。
联合贸促会先行调解
今年5月,嘉兴市中级人民法院与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嘉兴市委员会签署《关于进一步完善涉外商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合作备忘录》,围绕中立评估调解、“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等方面深化协作,并正式启动涉外商事纠纷中立评估调解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嘉兴法院涉外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基于该机制,钟一鸣在征得双方同意后,决定与贸促会联合展开调解。
该案调解员需兼具国际贸易知识与流利外语能力,合适人选对调解结果至关重要。经与贸促会共同商定,最终选定具有10余年外贸工作经验、英语流利的特邀调解员李建华担任本案调解员。
确定调解员后,法官立即组建微信群,为三方搭建沟通桥梁。通过在线交流,迅速厘清争议焦点,避免了当事人来回奔波。
在掌握基本事实后,钟一鸣组织双方在法院调解室进行“面对面”协商。调解过程中,调解员从中立和专业角度阐明案件适用的法律与所需证据,客观分析案情利弊,协助作出专业评估,并引导双方着眼后续合作;法官则从法律角度进行指导释明,帮助当事人形成合理预期,促进理性解决争议。
握手言和助力合作再续
经过多轮耐心沟通,双方就偿付金额与还款期限达成一致:某进出口公司同意减让部分货款,某外商公司承诺在4个月内分三期支付。为保障履行,调解协议中增设制约条款,并申请通过司法确认程序赋予强制执行力。
最终,在法官与调解员见证下,双方握手言和,表示将继续保持合作。当日,某外商公司即按约支付首期货款。
“这起纠纷的顺利调解,体现了涉外商事纠纷专业型诉调对接机制的独特价值,不仅为企业节省成本、减轻诉累,也促进了企业间的共商共赢,为后续处理类似纠纷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钟一鸣说。
近年来,桐乡外贸行业加速发展。为护航企业“出海”,桐乡法院发挥在涉外商事纠纷化解中的引领、推动、保障作用,积极发挥各类调解组织以及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力量的作用,秉持“专业纠纷专业解”理念,持续加强“诉调对接+中立评估”机制在涉外纠纷中的运用,推动涉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专业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