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20年老牌加油站和两名老人的“重生”

日期:09-26
字号:
版面:000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记者 高敏 通讯员 马嶙侃 陈欣悦

  杭州富阳远郊,有一家加油站,是沿线往来车辆和周边居民的重要配套设施。

  当初,老刘夫妇看中这里的位置,斥资盘下,后又陆续筹措资金扩大经营。不料,这些年,加油站因过度担保等原因,导致资金链断裂,债务如雪球般越滚越大。2024年,债权人将加油站诉至杭州市富阳区人民法院,债务标的高达3200余万元。

  一边是稀缺的加油站经营资质,一边是陷入僵局的执行案件,这家已经营20年的加油站与两名六旬老人该何去何从?

  老刘的困局

  “我很内疚、很抱歉,他们都是我的亲朋好友,可我现在实在无力偿还!”债权人中,除部分银行外,不少是老刘的熟人,老人语气哽咽。

  深感力不从心的老刘将加油站出租,虽每年有100多万元的稳定租金,但对于数千万元的债务仍是杯水车薪。

  案子经过生效判决,加油站作为被执行人进入强制执行程序。

  富阳法院对加油站名下的资产进行全面核查,发现最有变现价值的资产,就是加油站所在的土地使用权以及地上建筑物,但在债务危机前已有抵押。

  “如果采取比较常规的司法拍卖方式,会对资产价值有较大贬损,在清偿抵押债权后无剩余财产可供分配,案件也只能以终结本次执行程序方式结案。”富阳法院执行局副局长柴建水分析,尽管加油站资不抵债,其资质却相对稀缺,具有一定价值,且出租后租金收入稳定,属于持续造血型资产,“如果就这样轻易把资产处置掉,未免太可惜了”。

  柴建水向老刘夫妇释明之后,两人主动向法院提交了对加油站预重整的申请。

  “失信”还是“失能”?

  2024年8月,富阳法院决定对某加油站启动预重整程序。调查过程中,更多问题暴露出来:因加油站的企业性质属于个人独资企业,管理人发现加油站的资金往来和实际投资人老刘夫妇存在高度混同的情况,所涉债务基本一致。

  该案审判长俞添景告诉记者,该案表面上的债务人是加油站,实际上焦头烂额的还是老刘夫妇,但目前两人除两幢农村自建房外,仅有退休工资作为收入来源。

  如果走强制执行的路径,无疑是两个后果:把老刘夫妇纳入失信名单,或者案件沉积于“终本”案件库。

  “但‘失能’还是‘失信’,这两者还是有区别的。”俞添景表示。最高人民法院多次强调,在严厉打击失信行为的同时,为确无财产可供执行的“失能”人员解困松绑,帮助“诚实而不幸”的被执行人走出债务困局。

  对此,富阳法院对老刘夫妇启动“失能”甄别程序。破产案件合议庭与管理人组成专项小组,结合老刘夫妇财产申报材料及执行阶段的查控材料,赴两人居住地走访。在当地村委会,法院向村干部、债权人及附近村民等详细了解老刘夫妇的个人诚信情况。

  “老刘夫妇平时口碑不错,现在虽然暂时没有钱,但还款态度积极,属于讲信用的人。”大部分债权人都对老刘夫妇的人品表示认可。

  与此同时,法院调取两人的资金流水,全面掌握个人财产、家庭经济、生活作风、消费习惯情况,重点排除隐匿转移财产、隐形高消费等不诚信行为。

  经过一系列财产申报、债务人承诺、当事人抗辩、依职权调查、评估分析等程序,法院研判,老刘夫妇属于“失能”被执行人,符合个人债务集中清理的受理条件。

  今年3月20日,富阳法院裁定加油站破产重整案及老刘夫妇债务集中清理案协同审理,同步推进相关工作。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