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09
星期四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体验式调研”或应成为
叩问民生“最后一公里”的新常态

日期:09-23
字号:
版面:00003版:评论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评论员 星空

  近日,一则新闻引发热议。江苏省高邮市委社会工作部的一名工作人员经单位批准,注册成为外卖骑手,在工作之余完成两百多单送餐体验,并据此撰写了一份紧贴骑手真实需求的调研报告,提出“异常天气补贴”“彩虹地址标识”等建议。其实,类似的“体验式调研”早已有之。今年4月,《浙江法治报》也曾报道杭州市滨江区长河街道创业人才服务中心党委委员郑文星以外卖小哥身份深入基层的真实经历(详见本报2025年4月3日4版)。这些行为之所以引发热议、触动人心,在于它们指向一个更深层的命题:在算法精密运转和时间无情流逝的夹缝中,那些被常规调研轻易略过的鲜活人生,究竟该如何被看见?

  外卖行业是城市便利的毛细血管,同时也汇聚了多种维度的现实压力。平台算法将送达时间压缩为倒计时,最优路线由系统判定,而现实却布满变量:商家出餐慢、地址模糊、小区禁入、天气骤变……每一个意外,都可能触发差评、罚款甚至停单的连锁反应。效率被“算”到极致的代价往往是安全甚至尊严被迫退居次要,这正是众多骑手每日面临的真实处境。

  为什么通过传统调研难以真正捕捉到这些切身的痛点?座谈会上,骑手们常说“没什么特别诉求”。这种沉默可能源于习惯性的隐忍,对制度改善缺乏信心,或者根本没意识到某些困境其实可以被制度化解决。问卷能收集数字,却难以传递那些焦虑的体温、奔波的汗水与磕碰的疼痛。

  正因如此,那些“代入式”的体验才格外珍贵——它让政策制定者不再停留在规则的旁观视角,而是真正进入骑手的日常,从宏观叙事走入微观体验,从而发现那些长期被忽略的真实困境。真切地感知现实,才能让政策的落点更加精准。“异常天气补贴”“彩虹地址标识”“更畅通的申诉机制”,这些建议并非空中楼阁,而是源自骑手每天要面对的难题,因此也格外务实。更可贵的是,这些方案已经在逐步落实,从会议纪要变成一条条具体举措,回应了从业者的急难愁盼。调研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它不仅生成一份报告,更推动制度在细微处进步,让骑手在风雨路上多一分保障,在劳碌奔波中多一分尊严。

  两百多单的骑行,是一次无声却深刻的对话。它让我们看到,优秀的蓝图,终需到街头巷尾中去寻找落笔的起点。我们期待未来能有更多领域的措施制定者躬身入局,深入市井街巷,感知民生百态,以切实行动回应更多群体的真实需求。我们向往的,不仅是一个更高效的系统,也是一个更有温度的城市——在这里,送抵家门那一份份热乎乎的餐食背后,是被牢牢守护的尊严与安全。制度的精准与人的温度,从来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两者相融共生,才是一座现代化城市应有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