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杨成涛
本报讯 9月20日,绍兴首个义警协会——绍兴市红枫式义警联合会正式揭牌成立,同时发布“红枫式”义警标识。
自2017年自发性社会组织“红枫义警”在诸暨市枫桥镇成立以来,义警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绍兴全市共有义警队伍2383支,义警人员5.9万名,涌现出“贵兴机动搜索队”“红叶经侦义警”“点亮一盏灯”等一批先进典型。
为广泛发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推动义警队伍标准化、正规化建设,绍兴市印发《关于加强全市“红枫式”义警志愿服务队伍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15个部门及乡镇(街道)职责,填补绍兴市群防群治制度空缺。同时,构建市、县两级协会,规范提升义警标准,实现红枫式义警建设有章可循、提升有标可依。构建“诚信、稳定、平安、幸福、公信”五维“红枫指数”,科学评价义警工作成效。
据悉,为更好地发挥义警力量,绍兴将切实构建保障体系,依托绍兴枫桥学院设立“义警培训总基地”,联动6个区、县(市)分基地,并在派出所、警务站(室)、社区警校、义警工作站等场所增设教学点,形成“1个总基地+6个分基地+N个教学点”的培训网络。同时,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将义警队伍及志愿者纳入全市志愿服务扶持、保障和激励体系的重点培育对象。
绍兴市红枫式义警联合会成立后,将以“规范筑基、专业提能、数智赋能、保障支撑”为路径,引领全市义警队伍共同发展。迭代升级“绍兴义警”平台,对接“志愿浙江”,强化与“141”基层治理体系的整合衔接,不断推动“红枫式”义警标准化、正规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