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球星卡变“筹码” 直播间成“赌场”

日期:09-18
字号:
版面:00002版: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见习记者 马瑞璟 通讯员 杨欣怡 何怡

  本报讯 屏幕中,主播亢奋地高喊“恭喜中奖”;屏幕外,宁波某公司职员、NBA球迷李明(化名)在付款页面上不断点击。短短数月,10余万元积蓄化为乌有,行政处罚也随之而来。他怎么都想不到,自己最初出于兴趣参与的直播间“拆卡”活动,竟是一场精心伪装的赌局。

  近日,这起利用网络直播间以球星卡盲盒为幌子实施赌博犯罪的案件,经宁波市鄞州区检察院提起公诉,主犯胡某因开设赌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50万元,其余团伙成员均获刑。

  “最初,我只是个普通球迷。”李明回忆。2023年8月,他在浏览某短视频平台时,偶然进入一个正在拆NBA球星卡盲盒的直播间。出于对篮球的热爱,他花费399元尝试购买了名为“福盒”的盲盒产品,系统随机为他分配了一支NBA球队。随后,主播现场拆卡,当拆出的卡片恰好与他分配的球队一致时,直播间瞬间沸腾,他“中奖”了——“这张中奖的球星卡较为稀有,市场流通价格不菲”。

  客服告知李明,他中奖的球星卡既可邮寄发货,也可兑换现金。李明选择了兑换,很快便收到了1995元,“当时觉得,这不仅能收藏,居然还能赚钱。”这笔相当于成本5倍的“收益”,成为李明滑向赌博泥潭的开端。

  尝到甜头后,李明很快被客服拉进了直播间的专属群聊,在“寻求刺激”和“快速赚钱”的双重心理驱动下,他开始频繁参与其中。

  直播间内,“恭喜中奖”“双杀达成”等弹幕不断刷屏,“晒单”“报喜”的信息此起彼伏。当众多“李明”沉溺于直播间拆卡狂热时,一张法网正悄然收紧。

  2024年10月,经前期侦查,鄞州公安展开收网行动,胡某及其团伙主要成员相继落网。大量参赌人员信息被查实,李明也接到公安机关传唤。直到这时,他才真正醒悟:“他们操控一切,中奖概率、卡墙设置……我们被收割,却还抱着侥幸心理。”李明在审讯中痛悔不已。

  在证据面前,胡某团伙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该团伙通过重新包装控制卡片价值,确保投注总额高于兑奖成本;为规避监管,还安排合作卡商以市场价约95折回收玩家中奖球星卡,卡商再以96折与团伙结算差价,这层“二手交易”外衣,实为赌资流转的关键通道。

  至案发,该团伙涉案赌资流水累计高达8000余万元,非法获利至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