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差旅费,是企业避“坑”的一堂必修课
日期:09-17
特约评论员 胡建兵
江苏南京有家公司,安排员工小王去新疆乌鲁木齐出差一个月,预估差旅费要花2万多。小王拿不出这么多钱先垫着,就向公司申请预支,可公司说“没这制度”,一直没同意。小王拒绝出差。结果公司说他“旷工”,把他开除了,还扣了他的提成。小王觉得公司做得不对,就告到了法院。法院判了:差旅费本来就是公司经营要花的钱,员工没义务先自己垫上。这家公司没建立合理的预支制度,小王是因为垫不起钱才不出差的,而且他一直在原岗位正常上班,好好干活,根本不算“没正当理由不到岗、不干活”的旷工。最后法院让公司给小王63009.52元的违法解雇赔偿金,还得把扣的1543元提成补给他。
这个案子给所有企业提了个醒:差旅费要是管不好,很容易惹上法律麻烦。企业得从这几方面好好改进,避开风险——
首先得把制度建明白。根据我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出差花的钱本来就是公司的成本,该公司承担。尤其是预估费用超过员工月薪30%这种大额支出,公司更得提前想到,做好安排。企业得明确规定差旅费怎么报、报多少,还有预支的流程,比如可以定个垫付上限,或者让财务提前把钱支给员工,别让员工扛大额开销。另外,劳动合同里得写清楚“临时出差”和“换工作地点”的区别,别含糊不清引人误会。涉及员工利益的制度,还得经过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公示出来,确保合法。
其次流程要规范。出差前得让员工填《出差申请单》,写清楚出差原因、大概要花多少钱。报销的时候,得要电子行程单、住宿清单这些真实的凭证,还得规定好15个工作日内完成报销。同时,谁有权审批、怎么检查报销合不合规,这些都得安排好。
最后得做好合规保障。企业要让管理层学好劳动合同法,搞清楚“旷工”得符合哪些条件,别随便以这个理由开除员工。平时要多检查考勤、发工资这些环节,确保符合法律规定。另外,要多听员工意见,比如开座谈会、设匿名反馈渠道、做满意度调查等,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最好再建个内部调解机制,员工有投诉能及时解决。
差旅费管理看着是小事,却是企业运营的重要环节。制度有漏洞、执行不到位,不光会多花钱,还可能吃官司。企业只有把差旅费管理纳入合规管理,制度说清、流程做规范、主动跟员工沟通,才能避开这方面的“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