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0
星期五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叶慧薇:“我是一名法院法医”

日期:09-16
字号:
版面:00007版:平安       上一篇    下一篇

  通讯员 王先富 王经展 本报记者 高敏

  全国法医司法技术论文三等奖、入选最高院法医名录专家库、全国法医司法技术论文优秀工作成果二等奖……台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一间办公室的一角,一叠鲜红的证书仿佛“证物”般,静静讲述着该院法医叶慧薇的优秀成绩。

  温州医学院法医专业毕业后,叶慧薇在2008年考入公安系统后工作8年,勘过命案、做过解剖、检验过DNA;2016年起履职法院法医,从事司法技术工作至今,经过无数次现场历练,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收获了满满的荣誉。

  “平凡、枯燥的法医工作,要求从业者有过硬的专业知识、注重细节的工作态度和人道主义精神。”叶慧薇说。

  法眼识微,

  书证线索提取细节

  近日,叶慧薇办理了一起欠薪拒执“老赖”申请保外就医案——罪犯张某自称双髋关节严重坏死,无法正常行走,生活不能自理,以此为由申请暂予监外执行。

  此前,张某在某医院做了相关检查,该医院出具了符合保外就医条件的医学诊断书。认真审查材料后,叶慧薇凭借专业知识和办案经验,从张某影像片中发现端倪:张某病情严重程度与客观体征不符。

  “法眼”发现的问题,还需进一步验证,叶慧薇与搭档联合检察院法医展开调查。一行人通过监控观察发现,张某不仅能够正常行走,还可以驾车外出活动。该案退回重新组织诊断后,查明张某病情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并对其收监执行。

  “司法技术部门审查严谨细致,挫败了‘老赖’装病蒙混过关的企图,是审判执行工作的‘技术卫士’。”台州中院立案庭庭长陈杰说。

  这起执行业务与司法技术“合作”的案例,是叶慧薇9年法院法医生涯的一个缩影。

  司法技术工作,专业性强,人才稀缺。2016年,符合资质的叶慧薇通过考核,履职台州中院法医,为案件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平正义筑牢保障防线。

  台州中院民一庭法官黄磊曾办理过一起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上诉案。死者家属与某医疗机构因死者生前接受诊疗后死亡产生诉争,某司法鉴定机构出具司法鉴定意见书认定医方主责,一审法院据此裁判。医疗机构上诉,负责人信访,矛盾越发激化。反复审阅材料后,叶慧薇有了自己的专业判断:迟发性过敏反应罕见,过敏致死有其相对典型临床体征,且死者接受诊疗后有吃饭、喝酒等多重干扰。

  随后她会同黄磊组织专家合议,通过梳理病历资料,再次分析患者病情,并经专家研讨,最终确定原鉴定结论存在错误。面对无可辩驳的的论证结果,某司法鉴定机构主动致歉并撤销原鉴定,为定分止争打下了良好基础。

  “医疗纠纷审判实务中,死因鉴定意见是划分责任的关键证据。因专业门槛高,当事人异议多,法官难以作出正确判断,因此在法院内设司法鉴定部门,由技术专家给出专业的参考意见,对推进案件审理帮助良多。”案结事了后,黄磊强调了此类纠纷的“技术需要”。“她有一双捕捉细节、发现问题的眼睛。错误鉴定结论及时纠正后,医患双方达成调解,不仅依法成功化解了一起信访案件,而且对规范医疗损害鉴定具有指导意义。”台州中院立案庭副庭长朱玲珑也为“幕后英雄”叶慧薇点赞。

  法眼守正,

  现场调查还原真相

  日前,台州中院向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发送《关于加强规范暂予监外执行医学诊断的建议》的司法建议书,并通过相关调查证实,成功防止被告人李某妄图利用错误医学诊断逃避刑罚执行的行为。

  被告人李某因涉嫌犯销售伪劣产品罪,被移送到台州某区法院开庭审理。庭审期间,李某全程坐轮椅受审,称自己患病、长期卧床,并持有所在村村委会、镇政府出示的病情证明。某医院出具的医学诊断书同样显示,李某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双下肢关节功能完全丧失无法恢复。

  叶慧薇将医学知识“翻译”成通俗易懂的语言:一个人如果常年不行走,腿部肌肉是会逐渐萎缩的;罪犯李某的腿部肌肉肉眼可见正常,一定有问题。为查明真相,叶慧薇与搭档詹娟珍联合检察院法医开展实地暗访。乔装成顾客的詹娟珍来到李某经营的烟店购物,观察李某情况,发现李某行动自如、四肢活动基本正常。后经重新检查,确定李某首次病情医学诊断与实际状况不符。判决生效后,李某被依法收监执行。

  叶慧薇叹服搭档的演技,詹娟珍则庆幸有机会提供助力,“慧薇热衷于现场调查,她说这样更能直观了解罪犯真实病情。咱们团队人少,但干劲满满、配合默契。”她说。

  “法眼守正”,监外执行审查规范化建设持续推进——

  基层院初核、中院复核,台州法院监外执行组织诊断案件立案审查实现对三类罪犯、累犯、八大类恶性案件的保外就医进行有效甄别,2020年以来驳回申请暂予监外执行案件80余件;

  建立工作对接机制,设置案件移送重点内容选勾及提醒功能,加强与刑事审判庭业务沟通,对违规立案情况进行及时互通反馈;

  疑难案例邀请临床专家技术辅助,检察部门司职监督,构建一套“技术主导、多方协同、互相监督”的工作模式,确保暂予监外执行依据客观公正……

  在叶慧薇和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台州中院司法鉴定部门出台了《罪犯交付执行前暂予监外执行组织诊断工作实施细则》,明确由台州中院司法技术部门为督办主体,创新形成以医院负责临床医学诊断、法院负责鉴别审核的“1+1”办案模式。同时,台州中院、检察院、卫健委联合制定《暂予监外执行组织诊断工作实施办法》,确定由台州中院建立组织诊断专家库,检察院负责监督,针对重大敏感案件,台州中院引入摇号制度,确保体检医院选择随机保密,并主动邀请检察院派员参与体检全程监管。

  法眼仁心,

  底色未改勤勉依旧

  作为法院法医,既要保证刑罚执行准确实施,又要保障罪犯合理医疗需求,体现司法的人道主义精神。

  2024年国庆假期,正在羁押期的罪犯王某突然颅内大出血,急需进行开颅手术。事发突然,看守所民警与承办法官着急万分,担心如果节后再办理保外就医,王某病情存在恶化可能性。收到通知后,叶慧薇立即从休假地返岗,及时启动暂予监外执行组织诊断程序,为抢救罪犯王某生命争分夺秒。

  叶慧薇曾经先后在杭州和台州任职公安法医。“刚入职半年就紧跟着前辈跑现场、勘命案、做解剖,只要一有命案我们就出动,加班加点是常态,累了就睡办公室或者值班室。”回忆起初涉法医岗位时的情景,叶慧薇印象颇深,“但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命案现场勘查经验与DNA提取经验,杭州第一起运用Y染色体技术侦破的命案我也有参与。”

  制服更换,底色未改。今年7月,在法院法医岗位工作9年之久、收获了诸多荣誉的叶慧薇受邀参与全省范围业务授课,谦逊的她依然为“老师”身份忐忑不已。为讲好这堂“司法技术课”,她准备了很长时间,将自己的经历和感悟浓缩成一篇“说明文”。听众们都是法院系统的干警,给出了热烈掌声和一致好评。

  过眼年华,理想依旧。叶慧薇坦言,偶尔也有不被理解的酸楚,但更多的是努力发现真相和助力实现公平正义的职业尊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