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时分,执行干警跨省扣押钻井设备
日期:09-11
本报首席记者 许梅
通讯员 周凌云 姚晴佩
本报讯 “法官辛苦了!若不是你们一个多月前连夜赶赴外地帮我们扣押机器,这笔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拿到……”近日,在衢州智造新城法院,刚刚收到第一笔25万元款项的某销售租赁公司负责人感慨万分。
某销售租赁公司和某钻探公司有常年业务联系。2023年1月至2025年2月间,钻探公司多次租赁设备并委托维修,累计拖欠销售租赁公司款项27万元。多次催讨无果后,销售租赁公司向衢州智造新城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财产保全。8月1日傍晚,申请人焦急地告诉执行干警,涉案设备正在异地使用。为防范转移或隐匿风险,法院迅速启动“审执联动”机制,连夜驱车赶赴江西省宜黄县实施查封扣押。
午夜时分,执行干警成功锁定2辆涉案货车及随车钻井设备。但就在准备实施查封扣押时,却遭遇3名工人阻挠。原来,钻探公司拖欠这3人半年工资,他们担心设备被扣后他们更加拿不回工资。为避免冲突升级,执行干警积极与申请人沟通。经过近5个小时的深入调解,申请人基于长期合作关系的考虑,先行垫付部分欠薪9.5万元,设备顺利扣押上车。
这次凌晨跨省保全,不仅阻却了财产转移风险,也为后续调解奠定了坚实基础。经此后多轮“面对面”调解,当事双方最终达成协议:钻探公司支付设备租金、维修费及垫付工资等共计38万余元,分4期履行。近日,第一笔25万元欠款已顺利履行完毕。
“通过‘审执联动’,不仅能有效维护经营主体权益,也大量促成了纠纷双方企业延续合作,实现了双赢共赢。”衢州智造新城法院执行局局长张克长介绍,面对大量涉企执行纠纷,法院建立贯穿诉讼全流程的审执协同机制,完善立审执信息共享,实现各环节无缝衔接,推动从被动执行向源头防控转变。
除了审执联动,智造新城法院还持续强化执行力度,在采取冻结财产、查封扣押、限制高消费、罚款、拘留、限制出境、纳入失信名单、公开曝光等强制措施形成强大震慑的同时,深化执行信息化建设,运用网络查控系统、信用惩戒机制、司法拍卖等手段提升执行效率,确保执行到位。
在汇聚4200余家企业、11万余产业工人的智造新城,法院正通过“执行+”涉企司法服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实实在在地提升执行质效与企业满意度。比如,该院探索“警示+提醒”双轨机制,从源头化解执行纠纷:一方面,实施“惩戒预警”机制,预留履行缓冲期,同时以法律文书明确后果;另一方面,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优化执行团队配置,建立专项督办台账,实施“审慎执行五原则”,针对暂时经营困难但仍有发展潜力的企业,灵活采取“活封活扣”、分期履行、执行和解等“放水养鱼”式执行方式,帮助企业恢复生产经营能力。今年以来,该院通过该机制已执结涉企案件206件,帮助企业回笼资金6200余万元。
“为优化信用监管机制,我们还建立了失信审慎认定制度,对提供有效担保或足额保全的企业,原则上免予失信惩戒或设置信用缓冲期,并构建信用修复体系,通过分级修复机制帮助企业完成信用重塑,形成‘信用修复—正向激励’的良性循环。”智造新城法院副院长郑芳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