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1
星期六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红船旁,一对民警师徒的使命接力

日期:09-10
字号:
版面:000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通讯员 陆娟

  9月9日傍晚5点15分,嘉兴南湖湖心岛上,最后一班游船缓缓离岸。嘉兴南湖公安七一派出所的56岁民警张玉荣却踏上小岛,开始他无数个夜晚中的又一次坚守。年轻的徒弟程晓渭紧随其后,两人的脚步踏过青石板路,仿佛踏过一段跨越时空的使命接力。

  “师父,今天让我先巡查南岸吧。”程晓渭主动请缨,那是红船所在的方向。张玉荣点点头,眼中透着欣慰。3年前,这个刚从警的年轻人还带着稚气,如今已能独当一面。望着徒弟坚定的背影,张玉荣不禁想起36年前自己初到派出所时的情景。时光飞逝,但守护红船的初心从未改变。

  师徒结对

  2023年,七一派出所举行了一场简朴而庄重的拜师仪式。青年民警程晓渭将一束鲜花郑重递给张玉荣:“师父,请多指教!”他眼中闪着对未来的憧憬,也带着一丝忐忑。

  张玉荣接过花,笑容温和:“守护红船,守的是初心、也是民心。”那时,程晓渭并不完全明白这句话的分量,直到他跟着师父走上湖心岛,亲身体会到守护红船的真正意义。

  张玉荣是派出所里党龄最长的民警,1991年春天,他在南湖红船上庄严宣誓,从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从那一刻起,我的心就与红船紧紧相连。”这份情感从未褪色。每年党的生日,张玉荣都会在红船前重温入党誓词,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整整32年。

  言传身教

  在岛上巡逻,程晓渭起初觉得有些枯燥乏味。张玉荣告诉他:“红船在这里停了百年,我们守的不仅是船,更是千万人心中的信仰。”那起“性命交关”的突发事件,让程晓渭彻底明白了师父的教诲。

  那是一个周末的下午,游客络绎不绝。从江苏张家港专程赶来的刘阿姨一家登岛时已近傍晚。下船后,60岁的刘阿姨有些头晕。正在执勤的张玉荣观察到了这一情况,快步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虽然刘阿姨摆手拒绝,但张玉荣的眼睛始终没有离开过她。

  几分钟后,刘阿姨的家属急匆匆地找到张玉荣,询问是否可以借把椅子让老人休息。“当时她的面色已经不太好看了,我找到椅子让她坐下的同时,立刻联系了快艇,做好救援准备。”张玉荣的预判是准确的——刘阿姨突然晕倒了。说时迟那时快,张玉荣将刘阿姨连人带椅抱起上了船。正是因为及时处置,刘阿姨得以化险为夷。

  “这件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守护红船不仅是站岗巡逻,更是要时刻关注游客的需求,把服务做到群众心坎上。”程晓渭在事后的工作笔记中这样写道。从此,他学会了师父那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力,能够从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中读出游客的需要。

  张玉荣传授给徒弟的远不止执勤技巧。程晓渭工作压力大时,师父常拉他去跑步、爬山:“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心态是坚守的根基。”这些户外活动不仅是锻炼身体,更是师徒交心的好时机。在山路上、在跑道上,张玉荣将自己36年来积累的工作经验、人生感悟娓娓道来。

  更让程晓渭受益匪浅的是,师父带着他走遍南湖革命纪念馆、会景园,讲述红船故事。“现在,我也成了红色讲解员。”程晓渭笑道,“师父说,守护红船的人,首先要懂红船。”为了当好讲解员,程晓渭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学习讲解技巧,现在已经能够独立为游客讲述红船的历史和精神。

  最好的礼物

  教师节到了,程晓渭为师父准备了一份特殊礼物——一张手绘的“红船守护岗执勤要点图”。这张图凝聚了程晓渭3个月的心血,他走遍湖心岛的每个角落,记录下各个点位的特点和注意事项。图纸上不仅标注了物理环境特征,还详细记录了不同时段的人流规律、常见突发情况的处置方法。“这都是师父教我的,现在我想告诉他‘我都记住了’。”程晓渭说。

  张玉荣接过图纸,眼眶微热。还有3年就要退休的他,看着眼前年轻的徒弟,仿佛看到那个在红船上宣誓的自己。“守护红船,代代有人。”他欣慰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夜色渐深,红船在灯带勾勒下熠熠生辉。师徒二人的身影仍穿梭在岛上的石板路间。他们的脚步声中,既有老民警36年如一日的忠诚,也有新民警接过使命接力棒的坚定。

  教师节的意义,于张玉荣和程晓渭而言,不仅是传承技能,更是传递一种精神——正如张玉荣常说的:“在岗一分钟,坚守一分钟。红船在,守护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