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俞可薇 通讯员 张淼
本报讯 “立案快、调解快、签署更快!如此高效顺畅的协调推进,我们从未见过。”原告称赞道。日前,宁波市阳光商事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阳光调解中心”)仅用一天,成功调解一起标的总额达2.85亿元的金融纠纷案件,帮助一家大型民企与贷款银行达成和解,化解债务危机。
此前,某大型企业向某银行申请近3亿元贷款用于经营,贷款到期后,未能按约偿还本息。银行遂将共计8笔贷款一并诉至法院,要求企业偿还剩余借款本息2.85亿元。根据法定程序,此案若经立案、庭审直至宣判,耗时较长。为回收资金、避免债务不确定性及降低处置成本,银行紧急联系阳光调解中心,提出尽快达成实质性解决方案,并提交调解申请。被告企业因担忧诉讼影响企业声誉与生产经营,也希望以和平方式化解纠纷。
接到申请后,阳光调解中心迅速组织团队分析案情。团队研判认为,该批案件标的达2.85亿元,质押物均为上市公司股票。因彼时A股市场企稳回升,质押股票市值已能完全覆盖债务本息。团队判断,当前正是债务人具备还款意愿和能力、适合推进调解的“窗口期”。
当日下午,调解员立即沟通确认双方调解意愿。在确认双方均愿调解的基础上,阳光调解中心积极对接审理法院并通报相关信息。法院完成立案审查,并将案件委托至中心开展调解,实现“立案-委托调解”无缝衔接。
正式进入调解程序后,法院副庭长提前介入,与调解员分头沟通,逐条核对协议内容。当晚,法官与调解员加班至深夜。日前,8份民事调解书全部签署并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