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他们在观礼台上热血沸腾!
日期:09-05
本报首席记者 陈佳妮
本报记者 陈贞妃 陈毅人
通讯员 饶晓丹 何代代
长安街上的铿锵之音,与之江大地的平安守望,在这一刻交响共鸣。
9月3日上午,北京天安门广场气氛庄严热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在这历史性时刻,一群来自浙江政法系统的优秀代表,与全国各界代表一起,站在观礼台上见证这场国之盛典。
他们是平安浙江、法治浙江建设的践行者,是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忠诚卫士。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他们与抗战老兵、科技精英、体育健儿等各界代表一道,现场感受祖国的强盛,凝聚奋进的力量。
“法治,同样是守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器’”
吴霞林 东阳市人民法院巍山法庭庭长,曾获评“全国模范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
作为一名来自基层法院的法官,我从未想过能亲身参与这样的国家盛典。当礼炮轰鸣、国旗升起,数万人同声高唱国歌时,我难以抑制激动的泪水。这份荣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全国千千万万坚守在审判一线的法院同仁。
习近平总书记向我们挥手致意的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人民领袖与群众心连心的温暖,也更加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我们司法工作者的殷切期望。当一辆辆自主研制的“国之重器”驶过长安街,那雷霆万钧的气势,不仅是国力强盛的集中展示,更是和平安宁的最强保障。作为守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法官,我感同身受——法治,同样是守护国家稳定和人民幸福的“重器”。
现场排山倒海的掌声和欢呼声中,我用力挥动着手中的红旗,心中澎湃不已。我从受阅部队整齐划一的步伐和严谨规范的动作中,深刻感受到纪律、协作与担当的力量。这些精神,与我们东阳法院正在推进的“荣誉书记制”高度契合——就像官兵捍卫国家安全一样,我们法官也要下沉到村社一线,通过“多换方言土语释法理,多走田间地头查案情,多想家长里短化纠纷”的“三多”工作法,将矛盾化解在源头、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
23年扎根审判一线,我始终坚信“小案不小办”。如今站在这个意义非凡的观礼台上,我更加坚定: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人民群众可感可知的方式实现。未来,我将把阅兵激发的爱国热情转化为推进基层治理的实际动力,继续深化“党委领导、法院推动、多方联动”机制,像受阅部队各兵种协同作战一样,凝聚基层共治合力,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办好每一起案件,让法治光芒照亮浙中的每一个山乡角落。
“我们检察人要手持法律利器,守护国家安全、维护公平正义”
陈祺 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曾获评“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未检业务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
收到现场观礼的邀请通知时,我正在办公室打一个案件的审查报告。惊喜来得有点突然,我把衬衣、西服、裤子里里外外都熨烫了一遍,生怕有一丝褶皱。作为一名基层检察官,能够现场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观看盛大的阅兵仪式,我的内心无比激动,希望在观礼现场展现出最好的检察形象。
当80响礼炮声响彻北京上空,当国旗护卫队迈着铿锵有力的步伐护卫着国旗行进,当全场起立高唱国歌,我和身边的每一个人都激动得热泪盈眶。这份激动,源于对祖国强大的自豪、源于对和平的珍视,更源于对先烈的深切缅怀。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空中护旗梯队飞越广场的瞬间——26架直升机在300米高空拼出“80”字样掠过现场,发动机的轰鸣声、掌声、欢呼声交织在一起,这种震撼难以言表。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阅兵仪式上展示的军事力量,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伟大抗战精神与检察使命的一脉相承。我们纪念伟大胜利,不仅是弘扬抗战精神,更是为了汲取奋进力量,践行使命担当。我在单位分管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检察和基层检察室工作,始终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牢记“公共利益代表”的职责,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不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检察实践,努力实现案结事了人和。革命先辈用生命捍卫国家,我们检察人则要手持法律利器,守护国家安全、维护公平正义。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把伟大抗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其转化为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强大动力,真正把“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落到实处,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我们捍卫用鲜血换来的和平的最好方式。
(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