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阅读机
2025-10-12
星期日
当前报纸名称:浙江法制报

《浙江潮》抗战杂志社遗址重现古韵

日期:09-01
字号:
版面:00001版:要闻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首席记者 许梅 通讯员 刘传玺 俞霞

  本报讯 历经千年的金华古子城,坐落着太平天国侍王府、八咏楼、明清古民居群等众多文保单位,与之毗邻的《浙江潮》抗战杂志社遗址作为红色景点,更显庄严肃穆。近日,金华市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马骏和同事冒着酷暑回访,与前两次看到的不同,这座承载着民族救亡记忆的历史遗址已重现白墙黛瓦古韵。

  走进《浙江潮》抗战杂志社遗址,仿佛重新走进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1937年,杭州沦陷,浙江省政府迁至金华,金华成为浙江省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从宁、沪、杭、延安、武汉等地来的文化名人云集金华,中共浙江省委文化工作委员会和中共中央东南局文化工作委员会先后在金华成立,领导文化界的统一战线工作。冯雪峰、林默涵、石西民等一批文化名人活跃在金华文坛,金华因此被誉为我国“东南抗战文化名城”。1938年2月24日,在中国共产党推动下,《浙江潮》作为抗日救亡刊物应运而生。作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掌握的宣传阵地,《浙江潮》由进步人士严北溟主编,是抗日战争初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进步刊物。

  1995年12月,《浙江潮》旧址被核定公布为金华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该旧址相关军事机构用于干部、职工宿舍和杂物仓库,自上世纪90年代末闲置,屋顶和墙面多处出现破损坍塌,于2022年6月被鉴定为C级危房,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安全使用要求,房屋局部处于危险状态。

  2023年11月,金华市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浙江潮》旧址因自然老化、管理缺位等因素面临严重损毁风险,随即会同杭州军事检察院共同前往实地进行勘察,查明公益受损事实。为保护好抗战遗址,当年12月,金华市检察院、杭州军事检察院联合召集金华军分区、金华文旅局等部门召开磋商会,就《浙江潮》旧址修缮与保护必要性达成共识。在属地文物保护与考古所具体业务指导下,军分区会同相关单位进行方案设计报备、修缮实施等相关工作;文旅部门统筹安排文物修缮资金,指导完善文物修缮方案、开展修缮工程。

  2024年12月底,《浙江潮》旧址修缮工程正式开始。

  在《浙江潮》旧址得到保护性修缮的基础上,金华市检察院与杭州军事检察院、金华军分区、金华市委党史研究室、金华文旅局、金华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所共同签署《推动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酒坊巷126号<浙江潮>旧址保护修缮及后续开放工作备忘录》,建立军队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长效协作机制。

  今年7月,金华市检察院进一步在全市部署为期2个月的“守护抗战遗址”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对全市77处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及相关历史建筑保护现状开展全面摸排,针对发现的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开展保护,形成全市“抗战遗址群”保护的规模效应。

  如今,《浙江潮》旧址的外立面已展露新颜,待全部修缮完成后,将重新对外开放。

  “每一处抗战遗址,都是一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我们构建了金华市区抗战遗址位置示意图,将进一步对《浙江潮》《东南战线》《战时生活》等抗战刊物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努力守护好‘东南抗战文化名城’文化名片,让伟大的抗战精神代代相传。”金华市检察院副检察长郭晓雁说。